我身边的劳模 | 杜军锋:念好“枣经”走富路
来源:新华社 2022-05-11 10:23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行动指南——
作为红枣专家,他认定佳县红枣产业必须走有机化生产之路,并和同事一同攻关相关技术,边实践边推广,推动佳县有机红枣认证面积突破30万亩;
担任佳县王宁山村第一书记期间,他积极研究红枣产业发展对策,培育村民致富产业,用7年时间将昔日的贫困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他,就是市劳动模范杜军锋。
杜军锋(左一)在佳县王宁山村村民张德龙的庭院里查看分选红枣情况(2021年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多措并举提升红枣附加值
在红枣专家的岗位上,杜军锋在积极探索佳县红枣有机化生产道路的同时,还主持完成了“沿黄老枣园综合改造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参与了“陕北有机枣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应用”“陕北枣树高效栽培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等项目研究,相关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在王宁山村驻村帮扶期间,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枣贱伤农”。“最迫切的就是要给红枣找出路,不能光靠卖鲜枣、干枣,要想办法提高红枣的附加值。”杜军锋说。
随后,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结合实际,勇于实践,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农民建成有机红枣丰产示范园4500亩,并创新性地探索建立“红枣酿酒—酒糟喂猪—猪粪施肥”循环经济,同时林下养殖生态土鸡,驴粪、羊粪作为枣林所需农家肥,使王宁山的优质红枣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在佳县王宁山村招商入驻的一家酿酒企业中,工作人员在查看红枣发酵情况(2021年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在红枣酿酒方面,杜军锋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实施产学研合作红枣深加工项目,开发出了红枣原浆醋、红枣醋饮、红枣浓缩汁、红枣果酒等系列产品。同时引导农民在酒业合作社统一管理下,招商引资建立“枣员外”枣业公司,专业化生产红枣系列产品,带动160台红枣酒小作坊设备生产红枣原浆酒,使得该村红枣附加值提高3至5倍,农民收入持续稳定提升。
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
党建强则产业兴。担任王宁山村第一书记期间,杜军锋还坚持以“五面红旗”村创建为抓手,创新性地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其间,他团结带领全村50多名党员,利用“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学习、组织生活会等,脚踏实地解决长期困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具体问题。在他的带领下,王宁山村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2020年被佳县县委授予全县唯一一个“五面红旗”村荣誉称号。
佳州街道木场湾村村民在分拣红枣(2021年1月19日摄)。作为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主要产业,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80多万亩。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在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杜军锋更是扑下身子走村入户,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探寻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2017年至2019年,该村在3年时间内实现了“集体合作经济向股份制合作经济”的飞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2.7万元,按照村民入股2790股计算,每股的分红达到128元。
此外,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王宁山村村民既能获得工资性收入,养殖、酿酒、种植红枣等收入也是一样不落,人均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