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中藤编遇见数字化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6-19 11:07

6月11日,在位于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的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里,陕西理工大学毕业生、织梦云端团队负责人李鸿伟正拿着三维扫描仪扫描一把藤椅。他一边移动扫描仪,一边观察电脑屏幕,时而蹲下,时而站起,细心捕捉藤椅的每一个细节。

“扫描时要控制好扫描仪和藤编制品的距离,以及扫描的速度,有些特殊部位需要反复扫描,以保证呈现最好的效果。”李鸿伟说,“汉中藤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存200多种编织技法和2000余种藤编制品。目前,我们已经扫描了840余件藤编制品,收录了100余种编织技法,预计9月可以完成全部藤编数据的采集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汉中藤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建立一个集学习、展示、设计、交流于一体的虚拟平台,解决汉中藤编技艺传承难、创新难的问题,推动汉中藤编的可持续发展。”陈琰说。

陈琰是陕西理工大学的老师,也是该项目的指导教师,目前,他在黄官镇挂职任副镇长。陈琰一直致力于深化校地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擦亮“汉中藤编”区域公用品牌。他说:“推动汉中藤编技艺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可以促进乡村手工艺品产业振兴,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芳坦言,她虽然常年和藤编手艺人、藤编制品打交道,但一直没有时间系统地梳理汉中藤编的历史和文化。如今,一群年轻人愿意为保护和传承汉中藤编技艺出自己的一份力,她要全力支持。

唐芳告诉记者,目前,藤编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口手相传,再加上企业更喜欢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有些传统的样式和技法面临失传的危险。

“我们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汉中藤编全流程全链路溯源可视化展示平台和全国首个三维可视化汉中藤编创作在线平台。未来,用户可通过平台选择喜欢的骨架、编法,自主设计藤编制品。企业会根据订单为他们进行‘私人定制’。”李鸿伟说,用户设计的产品一方面可以反映市场的喜好,另一方面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目前,织梦云端团队已与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达成数字转型专项深度合作,并与黄官镇政府共同成立藤编数字化发展专项小组。

“汉中藤编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会将这套模式用于羌绣、城固架花等更多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李鸿伟说。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