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

【三秦文学】白描:我的家乡在泾阳—原点之城

来源:泾阳县融媒体中心 2020-09-30 07:52

中华大地原点,在我的故乡陕西省泾阳县,因而泾阳也叫原点之城。有人说,如果把中国版图做成一个平面模型,在泾阳穿个眼儿用线吊起来,这模型就自然平衡。这说法有点意思,尽可以供人想象。

我在泾阳出生,成长,读书,知青上山下乡大潮中我从学校返乡做农民,十几岁年纪,去二百多里路外的煤矿拉煤,在火车站装车卸车扛220斤的盐包子、打土坯、盖房、扬场、犁地、挑土、担粪,干过很多苦活儿。有一阵子泾阳县城修地下排水道,我们大队民工受雇开沟埋管。历史上,泾阳县城几建几毁,明代一次泾河发水冲毁县城后,时任县令采纳高人建议重建了一座金龟形的城郭,金龟镇水,以图永固。这样形状的城郭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可惜毁于清同治年间的战乱。县城街道底下砖头石块很多,开挖起来特别吃力,有时洋镐抡下去,能砸出火星。民工们打地铺住在太壸寺。太壸寺是前秦皇帝苻坚的行宫,隋唐时改为寺院,曾是隋文帝母亲礼佛的皇家寺院,乃关中地区著名佛寺,但后来荒废,我们住进去的时候已经是个破院子。干完一天活,累得要死要活,但很能吃,灶上改善伙食,土豆白菜羊肉汤,每人一老碗,我两根筷子穿了六个杠子馍,唏哩呼噜吃它个精光。

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跳出“农门”。在我就读的中学附近,有一块隆起的土丘,顶上矗立着一座很高的铁塔,我曾经爬上铁塔,眺望南边的塬,东边的铁路。翻过塬去是咸阳,铁路通到西安,那是另一个世界,是我们农村人向往的地方,心想有一天我能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工作多好。这个愿望后来终于实现,我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最后一次在生产队劳动,是给玉米拥肥,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记得我穿着背心,在又高又深的玉米地里钻出钻进,脸上、胳膊上、脖颈上被玉米叶子划拉出道道血痕,但心里无比轻松畅快。再不要重复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了,这是田间苦汗的最后一次流淌,留在身上的是幸福的伤痕,快意的伤痕,如同在告别祖辈宿命的文书上留下的戳记,也如同飞向一个全新大世界的祝福的披红。”从此我离开泾阳,先是西安,后是北京,在大城市生活了40多年,除了每年回乡省亲,再也没有在泾阳生活过。

退休后,轻松自在了,回泾阳的机会多了。2017年我回乡写《天下第一渠》,秦代著名水利工程郑国渠遗址就在泾阳,这条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经济基础的大渠,有一条支渠就经过我们村口,另一条支渠穿过泾阳县城,它是自泾阳泾河谷口引水而泽润关中的大地之乳。写作期间,我算是踏踏实实在泾阳住了下来。回故乡,写故乡,说泾阳话,吃泾阳饭,会泾阳人,谈泾阳事,一种既熟悉又亲切的乡土气息包围着我,很多感觉被调动,很多记忆被激活,我沉浸在家乡文化氛围当中,沉潜到家乡历史的情境深处,那是一段亢奋、充实、快乐的时光。我每天5点起床,开始写作,写到10点钟吃早饭,饭后不休息,继续写,写到下午4点,吃下午饭。家乡农民传统上是一天两顿饭,就是这个钟点,傍晚随便垫巴一口,不算正式吃饭,叫“喝汤”,我连“喝汤”也免了,我恢复了农民的习惯。

在泾阳,我寻访故地,旧时的印象全然无存。早先县城北面,有一片大湖,叫泾干湖,我的游泳是在村前的大渠里学会的,狗刨式,一种野路子游法,在泾干湖里跟着人才学会了蛙泳、自由泳。如今县城扩展,大湖已被填平,建成了公园,还竖起宽大的墙体式电子屏幕,早晚大妈们在那里翩翩起舞。泾阳是国家体委命名的田径之乡、武术之乡,上个世纪70年代初,城里建起了体育场,1971年举办泾阳首届全民运动会,那年我十九岁,读高中,我向来热爱体育,在学校拿过跳高、1500米、标枪等几个项目的冠军,为了准备这届运动会,我的体育老师张世俊特意加强了对我的训练,让我专攻全能。运动会只设五项全能,我拿了全县第一。我还是县排球队队员,参加过咸阳地区球类运动会,那是1973年夏,运动会就在泾阳体育场举办,遗憾的是作为东道主,泾阳排球队没有拿到理想的名次。在写作那段时间,下午饭后我常去体育场散步,来这里锻炼的人很多,走进体育场,当年在这里挥汗拼搏的情景历历在目,恍若还能听见我在跑道上冲刺时观众席给我的加油助威声。县城东的皮刘村,我一个表姐嫁到这里,早先走亲戚常去,如今皮刘村连同周围几个村子全都消失,建成了茯茶小镇。泾阳茯砖茶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关中不产茶,制作砖茶用的是湖南的叶子,茯砖茶特有一种学名叫做冠突散囊菌的有益菌,俗名叫金花菌,说来也怪,这金花在茶叶产地不发花,只有运到泾阳加工才会生发出璀璨的金花,于是制作茯砖茶也就有了“三不离”之说:离不开泾阳的水,离不了泾阳的气候,离不了泾阳的人。泾阳茯茶小镇如今已是关中地区著名的休闲旅游去处,紧挨着县城,我常去那里,与朋友喝茶,吃饭。小镇汇集了各种泾阳地方吃食,过去农村人很不屑的搅团、玉米面“驴蹄子”,如今倒成了解馋美食。

泾阳最著名的地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大地原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过去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玻尔可夫天文台坐标进行大地测量,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决定建立自己独立的大地坐标系统,科学家们勘察计算了很久,最终把这个原点定在泾阳,而这个点,正是我当年攀爬的高铁塔所在的位置。铁塔已经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七层建筑,大地原点标志是一颗红色玛瑙,镶嵌在主体建筑地下室中央的大理石基座上。当年我压根儿没有想到,我爬上铁塔,向外部世界张望的地方,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

近年发展大西安,泾阳13个乡镇,5个乡镇划归西安,连泾阳县城,也划了过去,很多泾阳人,如今成了西安人。过去泾阳人去西安,坐火车从咸阳绕一大圈,经过六七个车站,三个小时才能到达。我返乡当农民的时候,一次生产队派出十几辆架子车从西安往泾阳拉建筑脚手架,我们抄近路,从窑店过渭河渡口,这样能少走30里路,谁知车子陷进渭河沙滩里,汗流浃背艰难挪行,过了渡口天色已是伸手不见五指,只好在窑店住了一夜。现在新修的高速和几条宽敞大道从泾阳直通西安,车程也就40分钟。泾阳人下班约朋友:走,吃饭去。朋友问:吃啥?答曰:西安凤城路海鲜馆子大闸蟹。从泾阳去西安北高铁站,比西安南郊人还便捷,西安机场离泾阳更近,开车半小时就到。

泾阳正处在一个历史巨变的节点。这巨变,造福泾阳人,也让泾阳显得多少有些尴尬。泾阳成了全国唯一一个有县无城的县份,县长一出政府大门,脚下踩的是西安的地面,连路灯广告牌都归西安管,环卫工都穿着“西安环卫”的工装,泾阳要发展,但在城建、交通、教育、民政、工商管理很多方面,却与西安下属的泾河新城有着扯不清的关系,泾河新城是一个开发区,行政执法功能并不健全,西安划过去的5个乡镇,现在还在沿用“陕西省泾阳县××镇人民政府”的公章。泾阳正面临一个重新确定发展思路、重新调整产业布局、重新设计目标愿景、重新整合可支配资源和可支配力量的转型时期。随着未来的发展,有可能泾阳会整体被划归西安,泾阳这个原点之城,作为行政区划概念也许不复存在,但泾阳的很多文化特质还会保留。泾阳电视台采访我,我用八个字概括泾阳人的价值支撑:仁义、忠勇、刚正、礼敬。我相信,作为文化概念的泾阳,永远不会消失。

前几年,泾阳郑国渠风景区为我设立了工作室,现在一年当中,我有几个月住在泾阳。杜甫有诗: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我生于斯,长于斯,梦想孕育于斯,起飞于斯,这里也必将是我此生的最终归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是中国的地理中心。

《天下第一渠》是一部关于描写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的纪实文学作品

新机遇新发展,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崇文塔巍然屹立于陕西省泾阳县泾河北岸。

白描:作家、教授、文学教育家、玉文化学者,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驻院作家。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