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西安市豫剧团与百年三意社“强强联手” 将精品大戏《秦豫情》搬上秦腔舞台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0-04-16 17:47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的关键阶段,西安文艺工作者持续蓄力,创排精品——记者16日从西安演艺集团获悉,西安演艺集团 • 三意社(以下简称三意社)与西安演艺集团 • 西安市豫剧团(以下简称西安市豫剧团)强强联手打造的《秦豫情》秦腔版移植作品已进入创排阶段。

b01a46993b8703806bb5934305877584.jpeg

一个河南妮儿,一个陕西娃,一碗胡辣汤……原创豫剧现代戏《秦豫情》以1942年—1949年河南百万灾民逃荒入陕为历史背景,讲述了灾民在异乡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并与陕西人民相互扶持、风雨同担的感人故事,再现了秦豫人民水乳交融的感情,更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作为由西安市豫剧团出品的精品大戏,该剧登台以来,凭借“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三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广受专家和观众热议。为了更好的让这部优秀精品剧目走的更远,西安演艺集团决定,由拥有着深厚民众基础的百年秦腔剧社——三意社,与《秦豫情》原创单位——西安市豫剧团开展联合创作,进行秦腔版移植。

记者了解到,目前秦腔版《秦豫情》的唱腔设计已经完成,正式进入演员练唱阶段。三意社总经理何红星表示:“这次创作中,三意社众多骨干发扬了一贯‘为年轻演员提供广阔舞台’的高尚风格,甘当舞台领路人。”据介绍,为排好这部作品,三意社特别抽调了以国家一级演员王战毅为首的中坚力量,设置了“《秦豫情》练技集训营”,利用剧场演出暂停的时间,为社内众多青年演员开展“充电”集训,夯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集训营”中还专门支起了直播手机,对演员的练功练技状况于三意社官方快手平台进行“云端”直播,为阔别剧场许久的秦腔戏迷打开一扇“云交流”“云看戏”之窗。

梅花奖得主、三意社社长侯红琴表示,豫剧《秦豫情》作为西安演艺集团代表剧目之一,已经获得社会极高评价,秦腔版《秦豫情》创作因此成为一个极大的挑战,但这部剧不仅有剧情中的“秦豫情”,更有剧外合作的“秦豫情”,“在集团的关心和支持下,作为兄弟单位的西安市豫剧团,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无私帮助,除了无偿开放版权,提供乐谱、舞美装置等支持外,原豫剧版演员还将与秦腔版同角色演员进行‘一对一’交流,我们有信心在疫情消散后,带着这部佳作与秦腔戏迷重逢在久违的舞台上。”

自古至今,跨剧种的流动,是戏剧艺术生生不息的一个要素。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寇雅玲表示,在时下,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更为跨剧种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西安演艺集团旗下拥有多元艺术院团,近年来创作了大量文艺精品。打通渠道,深挖已经过检验的题材,将帮助艺术精品以不同形式进行更广维度的传播。以合力聚力,通过努力守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活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我们所有艺术人共同的目标。”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孙欢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