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社情民意更畅通 凝聚合力解难题

来源:西部网 2023-06-01 14:26

西部网讯 “这件事,已经盼了很多年了,没想到这次反映后很快就解决了。”5月30日,接连几天的阴雨刚停,家住渭南华阴市华西镇新和村的村民薛新民对房前屋后进行了打扫。很难想象,几个月前,每逢下雨,村里污水雨水到处横流、气味难闻,如今整个巷道平整,空气清新。

“经过治理,清水绕村,水一齐排到村东莲菜池里。”提到新修排水渠,薛新民和村民们赞不绝口。

c7a46a1bcf585ae0dac0961621d5a99b.png

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热难点问题,这只是华阴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进站履职,为民办实事”的缩影。今年4月,华阴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推行人大代表“亮身份”活动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要积极主动落实市委“三个年”活动,所有代表按照就地从便、合理编组的原则,主动亮身份进站履职,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一个月,我们镇上开展人大代表‘亮身份’进站履职不少于三次,大家围绕镇上发展中的大事小情,共同商议,合力解决。”该市华西镇人大主席刘诗轩说。

华西镇地处华阴西北部,地势低洼,每遇大雨,地里庄稼常常被淹,更别提像新和村这样的村子,排水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为此群众苦不堪言。

“群众诉求特别强烈,必须尽快对排水渠进行整修。”刘诗轩清楚地记得在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推进会上,大家就各自收集到的民生问题畅所欲言。随后,一份关于《华西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接待日公告》在华西镇公示栏里面张贴公示。

在这次代表接待日上,该镇联络站市人大代表、镇上领导、财政局等多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就排水渠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从形成方案到渠道整修完,会议仅仅开了一次。”刘诗轩说,后决定该项目为环境保护项目,由市财政局出资维修建设,短短两个月时间,解决了村里久拖未决的难题。

“除民生实事之外,市镇两级人大组织的视察调研、学习交流、专题议事、代表述职评议以及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有关执法检查等活动都是代表‘亮身份’、履职常态化的内容。”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主任王双庆说,如今群众评价我们的联络站是“民意窗、宣传站、监督岗、大课堂”。

c1558507aa5e1eb990e7b898e29bb32a.png

5月30日晚上8点多,该市太华办华福园社区人大代表马楠还在小区忙碌着。“多亏马楠,前一段时间,我的营业执照她通过远程服务很快给我申办下来了。如今她在这,政务服务那块的新政策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华福园社区居民周建玲说。市人大代表马楠在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亮身份活动开展以来,作为华福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一名进站代表,这不,社区老车站辖区居民的营业执照申办、新生儿一件事一次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居民医保报销等事项,她全承揽了,相当于将政务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他们多为上世纪外来人员,依靠发展实体经济起家,为华阴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如今应该得到照顾。”

“5月份以来,我们社区联络站接待来访群众25人,收集民情信息10条,走访群众50余户,化解矛盾纠纷1起,解决问题2件。”华福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王小民说,人大代表“亮身份”及常态化进展履职活动的开展,有效打通了群众意见“出口难”问题,让“民生”跟着“民声”走,使群众的“心声”变“掌声”。

从开展学习交流,到走访视察调研;从联系选民群众,到意见建议收集;从讲好人大故事,到传播人大声音;从收集民情民意,到民生实事办理,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着代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阵地作用。自代表联络站建成以来,全市组织代表接待选民群众116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87条,督办解决192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通讯员 闫佳琳)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