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岁将尽 新年将至
来源:陕西日报 2023-12-25 10:45
12月22日,西安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的工作人员为市民送上热气腾腾的冬至饺子。 本报记者 杜玮摄
12月22日,外卖小哥在西安德发长饺子馆排队等餐。 本报记者 张辰摄
12月22日,市民在西安市解放路饺子馆品尝饺子。 本报记者 杜玮摄
12月22日,陕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让爱回家 银龄双百健康暖心行动”。活动中,李家村东院小区的老人们一边包饺子,一边听营养师讲解健康知识。 本报记者 王熙摄
12月22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中外师生冬至包饺子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学生交流。 本报记者 郭妍摄
12月22日,西安市莲湖区白鹭湾社区工作人员为辖区居民、环卫工人、志愿者供应免费水饺。 本报记者 杜玮摄
12月22日,在西安市一家商场内,市民在挑选包饺子用的食材。 本报记者 杜玮摄
12月22日,西安永兴坊·陕西非遗文化特色街区举办冬至活动,工作人员邀请游客一起包饺子。 本报记者 杜玮摄
师念 孙亚婷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2月22日,冬至如约而至。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对北方人来说,只有吃过饺子,才能算真正过了节。冬至这天,不管在家里还是在饭店,桌上总少不了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愿望的传递。
民谚曰“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由来已久。
一方面,吃饺子有“消寒”之意。饺子皮薄馅多,咬一口,汁水四溢,紧接着喝一口酸汤,冬日的寒冷顿时被驱散开来。
另一方面,冬至吃饺子有“混沌初开”之意。古时,民间对饺子和馄饨不做特别清晰的区分。古人把过年叫辞岁,把冬至叫添岁,意为到了冬至这天,虽“年”未过但已长了一岁。这时吃的饺子,叫添岁饺。
此外,饺子里可以包入各类蔬菜和肉食,可谓“包藏万物”。这也与“冬藏”这样的传统民俗有关。
在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无序的时间进行有序归纳,从而更好地进行生产生活。
冬至这天,白天时间为一年中最短,夜晚时间为一年中最长。这最漫长的一夜,带给人们的不是担忧与不安,而是对白天渐长的渴望与期待。“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指的便是冬至过后,白天的时长也将逐日递增。
确立冬至这个节气后,古人以此为首,按十五天一节气推算出了其他节气。古人认为,冬至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新生,是大吉之日。
人们最初过冬至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据记载,周秦时期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古代官方还要举行“贺冬”仪式。“肥冬瘦年”便指的是冬至时家家互送礼物,比过年还要丰盛隆重,足以看出古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
陕西省民协副主席王智介绍,古往今来,重要节日都会放假庆祝。冬至放假这个习俗始于周朝或更早,一直延续到清朝。明朝《古今事务考》中说:“国朝正旦节(元旦)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
冬至日祭祀祖先也是全国各地普遍的习俗,又称冬祭。在隋唐时期,皇帝要亲自参加冬至祭祀典礼。隋唐长安城天坛遗址便曾是隋唐王朝沿用近三百年的皇家祭天之处,其象征意义和历史地位非同一般,被誉为“天下第一坛”。
关于冬日的习俗,流传至今的还有“数九”。
所谓“数九”,就是从冬至后一天开始计数,每隔九天为一个“九”,直到数完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部分地区会在“九九”后再加一“九”,数至九十天。那时,我们就迎来春分节气。
我国北方一首流传最广的“九九歌”这样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让我们为新的一年储蓄能量、积攒动力,静候来年春暖花开、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