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以多元创新守好京津区域的 “肉盘子”“奶瓶子”“鱼篓子”
来源:西部网 2025-04-29 11:4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版图中,唐山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城市,更肩负着保障京津地区农产品稳定供应的重任。如何让京津市民的 “肉盘子” 丰盛、“奶瓶子” 充盈、“鱼篓子” 鲜活?日前,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深入唐山,探寻这座城市以创新为笔,在农业领域书写的精彩答卷。
春节期间唐山宴内的场景。(来源 河北新闻网)
创新文旅商融合丰盛京津冀 “肉盘子”
当美食与文化相遇,味蕾便成了传承的载体。唐山宴,这座集特色餐饮、民俗传承、文化展示、休闲观光、研学实践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示范项目,正通过创新的 “馆店结合” 模式,为京津冀消费者奉上别具一格的美食文化盛宴。
步入唐山宴一层,150 余种极具唐山风味的特色小吃与 20 余种非遗传承人美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二层的民俗老物件展区、百姓府邸院落中餐、燕山书院等区域,串联起唐山的历史记忆;三层的大唐州府精品中餐、小山儿西洋餐等区域,则展现着这座城市饮食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每至傍晚,这里人潮涌动,消费者在品尝唐山特色美食的同时,还能欣赏评剧艺术演出,感受民俗风情,真正实现了 “一站式” 体验唐山魅力。
作为成功盘活城市存量资产的典范,唐山宴自开业以来持续火爆,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 500 余万人,最高单日接待 5 万余人,年均接待国内外考察团 200 余次。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其创新模式为唐山美食文化的传播搭建了广阔平台,更让 “肉盘子” 在文旅融合中愈发丰盛。
蒙牛乳业(滦南)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生产物流双创新筑牢京津冀 “奶瓶子”
如果说唐山宴以文化赋能丰富了京津冀消费者的 “肉盘子”,那么唐山的乳业企业则通过生产与物流环节的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区域乳制品供应的韧性,为京津冀地区的 “奶瓶子” 筑牢根基。
蒙牛乳业(滦南)有限责任公司内,20 条无菌生产线高效运转,特仑苏、真果粒、早餐奶等 17 个单品从这里走向千家万户。2020 年,该公司创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通过提升设备效率、缩小设备间距、搭建包装二层平台等方式,就地扩产增线 5 条,日处理鲜奶能力从 400 吨跃升至 1300 吨,保障能力从 80 万瓶提升至 260 万瓶。
在物流配送方面,蒙牛京津冀智能分拨中心项目的建成投用,将全国工厂零散订单进行品项整合、快速发运,实现销售订单当日达、次日达,大幅提高成品库存周转率,使乳制品能够快速、新鲜地抵达京津冀消费者手中,让 “奶瓶子” 既安全又便捷。
养殖的河豚
养殖技术新突破激活京津冀 “鱼篓子”
在渤海之滨,一场关于美味与安全的创新实践正在上演。自 2016 年我国有条件放开河豚人工养殖和生产后,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迅速把握机遇,在河豚养殖领域取得突破,让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河豚,成为京津冀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
走进该公司的养殖场,小的河豚鱼苗如黑色蝌蚪般贴在养殖池壁,两到三岁的河豚则在池中有序游动。随手捞出一只河豚,捏住它的 “耳朵”,挠挠它的 “肚子”,它就会变得 “气鼓鼓” 。这种生动有趣的场景,不仅展现了河豚的独特习性,也让人们对人工养殖河豚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人工养殖,河豚避免了食物链毒素富集问题,从源头上保证了低毒无毒,再经过专业加工,进一步消除食用风险。如今,该公司的河豚水饺、冷冻河豚肉等制成品畅销国内,新鲜河豚更远销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为京津冀地区的 “鱼篓子” 增添了独特的鲜美。
现代化灌溉设施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守护粮食安全底线
从田间到餐桌,科技始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力量。在唐山,智慧农业的创新实践正为农产品供应装上 “智能引擎”。
唐山海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智慧灌溉领域的头部企业,凭借涵盖农田自行走式灌溉机器人、病虫害监测设备、测土配肥、水肥墒药一体智能化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等众多产品体系,产品销售覆盖全国 18 个省,服务农田超 30 万亩。
该公司践行 “藏粮于技、节水优先” 宗旨,打造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开发应用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系统,其新技术、新产品在国内 8 个省市推广应用,涉及面积 30 万余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外,公司还打造无人农场现代农业场景,实施农田全流程托管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探索农业地下水深度管控与水权交易模式,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2.5 万亩,在唐山地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研发成果 3.6 万亩。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以科技之力守护着粮食安全底线,为京津区域农产品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文旅商融合到乳业创新,从水产养殖突破到智慧农业发展,唐山正以多元创新,守护着京津区域的 “肉盘子”“奶瓶子”“鱼篓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书写着农业领域的精彩篇章。
起点新闻记者 刘望
审核 贾存真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