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开满三秦——陕西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让文明实践更多彩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22 08:04
西安市鄠邑区朝阳社区举办“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佳节”活动,数百名居民欢聚一堂,用歌声与舞蹈展现浓浓爱国情与邻里情;宝鸡市凤县、渭南市临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我与国旗合个影”主题实践活动,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延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者走进敬老院,为老人献上精彩文艺演出……今年以来,陕西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近年来,陕西积极探索“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模式,从红色宣讲到非遗传承,从数字赋能到产业融合,不断拓展文明实践应用场景,为文明实践注入新活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红色宣讲”:传播党的好声音
“向上是踏实奋斗,向善是心怀热忱,向好是像青花瓷般越磨越亮。”11月18日,在铜川陈炉古镇,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铜川市“德润铜川·榜样力量”宣讲团成员吴欢喜作着讲解。多年来,他用鲜活语言诠释党的创新理论,让群众听得明白透彻。
理论宣传是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陕西依托遍布全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各类基地、驿站等阵地,组织老党员、优秀志愿者、模范典型等深入城乡,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
7月8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决赛在延安举行。大赛以“文明实践·‘理’响三秦”为主题,通过县级初赛、市级复赛、省级决赛的形式,以赛促学、以学促进,推动基层理论宣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陕西科教资源丰富,如何发挥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理论宣传、政策解读、资政建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陕西通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的形式,推动优质理论资源直达基层。
7月底,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在西安交通大学挂牌成立,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以双向赋能为主要目标,不断放大“叠加效应”,更好地在服务教育群众中宣传引领群众。
在杨陵区,“新农人”宣讲团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进农村、进工厂、进田地,把理论课堂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新农人宣讲新思想”文明实践活动受到群众欢迎。
“报告+宣讲”“理论+文艺”“互联网+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身边事解读国家“大政策”,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非遗传承”: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5月31日,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示范活动在安康举办。活动通过文艺展演、龙舟竞赛、文明集市、实践观摩等形式,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引导人们在活动中感受端午节的魅力。
要坚持以文传脉,强化系统观念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构建大保护格局、践行大考古思路上持续发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的要求。
今年暑期,西安市未央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主题,打造非遗体验课堂。蜡染、剪纸等传统技艺“走进”社区,在少年儿童心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文明实践+非遗传承”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陕西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阵地为纽带,将非遗工坊搬进实践站,邀请剪纸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设体验课,让群众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非遗魅力。
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前后,陕西组织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8月29日,柞水县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七夕”主题文化活动。金婚夫妻分享相处之道,“90后”新婚夫妻讲述暖心故事,管乐合奏、花鼓表演、男女对唱等节目轮番上演,展现家庭文明新风尚。
省委宣传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文明实践+非遗传承”模式既解决了非遗传承的场景难题,又让传统文化成为群众可感、可学、可用的精神滋养,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文明建设的双向赋能。
“+乡村振兴”:培育文明乡风
3月27日,陕西省“文明实践我行动”暨“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活动(第一场)在汉中市西乡县举行。文艺志愿者通过陕南民歌、舞蹈、音乐快板轻喜剧、汉调桄桄、渔鼓表演唱、杂技等表演形式,为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设置的“聚星愿·润茶乡”文明实践集市,围绕政策宣传、农特产品展示、爱心义诊、应急救援等内容,设置了34个服务摊位,为群众提供义诊、义剪、政策宣讲等服务。
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今年以来,陕西先后在西乡县、宜君县、黄龙县举办“文明实践我行动”暨“强基工程”示范活动,创新开展“聚星愿·润茶乡”“铜行动 纳百川”“榆见美 众享惠”“幸福家 益起来”“悦邻里 幸福汇”等文明实践集市活动,推动28家省级文艺家协会与基层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形成“协会带骨干、骨干带群众”的良性互动机制。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陕西积极倡导农村道德文明新风尚,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助推乡村振兴。
“现在大家都比着搞卫生、比着做好事,风气越来越好。”府谷县黄甫镇段寨村村民段永飞说。
段寨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针对村民需求开设技能培训班,让大家在学习中长本领、增收入;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推动村民从“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通过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陕西形成产业创新、人才培育、生态治理等多维赋能路径,构建“输血”与“造血”结合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