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营主体纾困 为劳动者赋能——陕西促就业措施解读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04 08:28

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强化政策支持促进就业提质扩容的通知》,推出多项具体措施,进一步挖掘就业岗位潜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记者梳理发现,《通知》共七部分25条,主要内容包括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开发基层项目岗位、强化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服务与帮扶、兜牢困难群体底线和监测防范失业风险。

这些措施有何亮点?政策的重点和落脚点是什么?记者日前采访了业内人士和专家,对《通知》进行解读。

助企纾困,稳住就业基本盘

陕西此次出台的政策,旗帜鲜明提出要“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并将“加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吸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

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尹小俊看来,将这条政策措施放在整个促进就业提质扩容政策的首要位置,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和“主力军”功能,通过政策引导和举措加力更好释放企业吸纳就业及其连带产生经济影响的巨大规模效应,也有助于增强整个就业市场的稳定性以及激发增长活力。

企业稳则岗位稳。《通知》直击企业经营压力,从资金支持与政策减负两方面精准发力,为企业“松绑减负”。

政策明确,陕西扩大国企招用规模,延续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至2026年底;将受关税影响较大企业纳入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提高其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90%、大型企业50%);允许阶段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单位部分;对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招用重点群体给予25%社保补贴;将一次性扩岗补助(每人1500元)范围扩大至社会组织;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在稳住现有岗位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岗位是破解就业难题的核心。本次出台的政策新增4项资金支出:提高稳岗返还比例、扩大社保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范围、提高求职补贴标准。

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一系列对企业稳岗扩岗吸纳就业激励措施,旨在通过政策引导让企业愿招人、敢招人。例如,提高相关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返还比例最高可达90%,这一“真金白银”的支持直接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同时,对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按个人缴费额25%给予社保补贴,间接增加了个人就业收入。

强化培训,让劳动者“长技能”

受访人士普遍表示,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本质上是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的错配。

《通知》将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就业质量的要点。“我们提出既要加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又要加大重点群体培训力度,通过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等举措,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让劳动者‘长技能’。”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就业容量大和市场急需的养老、家政、托育、护理、新职业等领域,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差异化职业培训补贴。《通知》将技能培训的目标直指民生急需领域,启动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培训,推动民生需求改善和就业提质扩容有机融合。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促进劳动者提升技能,与产业升级步伐同频共振,不仅能缓解当下就业压力,还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人力资本,实现就业质量与产业水平的双提升。

创新制度,助力求职者好就业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记者注意到,此次政策中明确提到,放宽事业单位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岗位报考范围。

“放宽招聘范围及其限制条件,实际上为不同毕业时间节点的高校毕业生群体提供了更多的求职岗位,进一步拓宽了就业选择面。同时,为提升事业单位岗位招聘质量拓展了选才空间。”尹小俊告诉记者。

尹小俊表示,该政策从长远来看,对就业观及个人成长的影响会扩大至就业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不同重要时间节点的判断和抉择,这一带有个体化、群体化、差异化特征的就业政策,突出了民生温暖,关注到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需求。

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在促进就业政策方面更为重要。陕西已经明确落实困难毕业生实名帮扶机制,并用3个“优先”将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提至高位:建立健全就业帮扶清单,优先推送优质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培训见习,优先提供职业指导。

陕西在制度创新方面还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设立科研助理岗位。“这有利于求职者与不同用人单位联动起来,基于就业岗位形成多方参与的政策协同良性互动局面,相当于为求职者增设一个临时的就业缓冲期,有助于其获得更多工作经验。”尹小俊说。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陕西本次出台的就业措施,从稳岗、扩岗、培训、服务等多维度打出政策“组合拳”,既为经营主体纾困,又为劳动者赋能,彰显了以更大力度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坚定决心。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