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霸陵现“进口宝马”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03 08:21

10月31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考古与文物》刊登《霸陵外藏坑出土马骨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研究提取获得了西汉文帝霸陵西南侧两个小型外藏坑中2例马骨样本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古DNA分析结果表明,两匹古代马均为雄性,线粒体单倍群分属于G和Q,分别来自中亚和东亚,证明两者存在不同的母系来源,显示出汉代陕西地区马匹与欧亚大陆马匹存在母系遗传联系,为研究西汉时期的东西方交流提供了新材料。

西汉文帝霸陵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江村东部、白鹿原西端。2017年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其周围的江村北陶窑遗址、霸陵外藏坑、南陵外藏坑和栗家村汉墓等进行了发掘。其中,位于霸陵西南角的2座小型外藏坑(K29、K32)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形制,坑内各清理出马骨一具。本次研究的2例样本来自此处。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古人会用雄性马匹进行祭祀或陪葬。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表示,本次研究的2例样本均为雄性。由此推测,在汉文帝时期,或许人们已经挑选优质的雄性马匹用以乘骑,而雌性马匹大多用来繁育后代,只有不适于生育的年老雌性马匹会被祭祀或殉葬。

此外,这两匹马的母系遗传谱系并不一致。一匹马属于单倍群G,其基因与古代中亚乃至现代阿拉伯马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另一匹马则属于单倍群Q,它的母系可能来自东亚。因此,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来看,霸陵外藏坑2匹古代马可能来自两个不同的地区。

霸陵2例古代马样本所在的外藏坑位于帝陵陵园的西南角,这种外藏坑围绕陵墓的向心式布局,对西汉帝陵规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将生活设施埋葬在陵墓周围的行为,体现出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在汉文帝时期,已存在文献明确记载的东西方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引进了西域的良马。而帝王的陪葬马一定会选择最优良的马匹,因此来自西域的良马便获得了陪葬帝陵的资格。在霸陵外藏坑中出现两类不同的家马,一方面体现出西汉时期古代马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西汉王朝与西域在政治、军事、贸易等方面有交流。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