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非遗 光影里的戏韵 共赴一场传统文化盛宴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08 07:57
国庆中秋假期,“月圆国盛——非遗拾趣游园会”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的省非遗体验中心举行,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游玩。记者 柏桦文/图
一步一景、一景一戏,让游客在国风潮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感受节日的喜庆祥和。10月7日,位于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的省非遗体验中心热闹非凡,非遗研学课程、民歌展演、皮影戏表演等精彩互动展示活动轮番开展。
一走进体验中心前厅,乐师们演奏的民乐版《花好月圆》《我的祖国》等曲目就萦绕在耳畔。古筝的清越配合着笛箫的婉转,瞬间将游客带入温馨祥和的氛围。
非遗体验中心研学区座无虚席,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沉浸在手工创作的乐趣中。“结绳技艺”非遗体验课上,“90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家欢细致地向参与者讲解中国结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演示绳结的编织手法,从基础的红绳编织到寓意团圆、吉祥的复杂样式,让参与者在经纬交错间体验“心有千千结”的东方浪漫与匠心独运。
扇面绘团圆,笔墨寄情思。“月饼主题扇画”研学课堂上,小朋友们在省文化馆文化干事惠潇的指导下,以月饼为主题在团扇上细心勾勒。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月饼图案跃然扇上,稚嫩的笔触不仅趣味盎然,还传递着浓浓的中秋情谊。7岁的徐梓墨举着自己刚完成的作品兴奋地说:“我要把这个‘月饼扇’送给爷爷,祝他节日快乐。”
在非遗展示区,陕北陕南民歌、华山戏法等精彩纷呈的演出也备受观众喜爱。高亢嘹亮、荡气回肠的信天游与婉转细腻、清新动人的小调同台竞艺。质朴、豪迈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三十里铺》,让听者徜徉于秦岭青山绿水之间的陕南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南山竹子》,在不同韵味的碰撞中展现了陕西文化的多样性。
移步前行,华山戏法、皮影戏的表演区域也吸引了许多观众。来自渭南的华山戏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雷鸣凭借快如闪电的手法让小球在碗与碗之间快速移动引得现场观众啧啧称奇,掌声与喝彩声不断。
皮影戏表演区的白色幕布后,皮影艺人操控着精美的皮影人,在高亢的唱腔和铿锵的锣鼓声中演绎着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光影映照下,色彩鲜艳的皮影人物在灵动逼真的动作中,吸引了众多小“粉丝”前来一探究竟。
“这几天,我和孩子先后体验了插花、面塑、结绳等非遗体验课程,昨天还参加了《月满中秋·诗韵非遗》中秋诗会。在这里收获了一场心灵的旅行,非常棒!”市民杨璐一边展示着自己编制的中国结一边说。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省文化馆、省非遗体验中心以‘月圆国盛——非遗拾趣游园会’为主题,策划了一系列集体验、观赏、互动于一体的非遗研学与展演活动,让市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在亲自动手、亲自探索、亲身感受的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省文化馆馆长邵怡介绍,此次游园会持续至10月8日,希望更多人在可观、可玩、可学、可购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