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陕西新篇 “十四五”答卷 “链”动工业经济新活力——渭南聚链成群增强产业链韧性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04 08:11
9月24日,在位于渭南经开区新材料产业聚集区(蒲城高新区)的陕西迪威建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在对智能换电柜进行最后的调试。
忙碌的生产场景是渭南市以产业链为纽带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5月30日,渭南市重点工业企业产品宣传推介活动首场推介会在这里进行。“我们瞄准新能源赛道,持续攻关充电桩、电力变压器核心技术,为产业链补短板、强韧性。”该公司董事长杜威山的话语,道出了渭南企业深耕产业链的决心。
渭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武介绍,为破解企业“找订单难、拓渠道贵”的痛点,渭南创新推出重点工业企业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以每月“一类(个)企业一场活动”的形式,组织相关部门联合配套企业走进园区,集中推介重点工业企业的拳头产品,帮助企业打通市场渠道、提高生产效能,加速推进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
6月聚焦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7月深耕新型建材,8月发力乳制品加工,9月瞄准风电装备制造……一场场精准对接的产品推介会,如同产业链上下游的“桥梁”,让渭南本地配套企业与龙头厂商面对面洽谈,让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点对点匹配。
系列推介活动成效显著,企业创新与研发成果得以充分展示,品牌与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陕西圣唐乳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高乐表示:“政府搭建的推介平台,不仅帮助我们在传统销售淡季成功‘破圈’,精准对接了新渠道与新客户,还让我们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交流,敏锐捕捉到新的消费趋势和市场机遇。”
重点产业链群建设是经济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渭南锚定20条市级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化迭代升级,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强化链群建设,打通堵点、连接断点,不断开拓发展空间。
今年初,渭南印发《渭南市工业领域2025年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将强链补链延链任务分解到季度、落实到企业。上半年,钢铁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现代化工产业链产值双双突破200亿元,新材料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招商引资是产业链“延链”的关键一环。渭南创新建立重点产业链招商“四库”(项目库、企业库、政策库、资源库)清单,上半年共策划包装工业招商项目43个,锁定10家目标龙头企业,推动37个在谈项目落地提速。
在铝镁钼深加工领域,渭南联合省工信厅举办产业链推介会,现场签署《钼产业链合作倡议书》,金钼集团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6个总投资近10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为钼产业从原材料加工向高端合金制造转型注入新动力;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支撑产业领域,渭南依托本地电子化学品企业优势,策划召开专题发展大会,吸引8家省外企业达成落户意向,助力打造全省半导体支撑产业聚集区。
园区是产业链“成群”的重要载体。在白水高新区,标准化厂房内机器轰鸣,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管网纵横交错。
“园区主要聚焦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药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导特色产业,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目前已引进企业60家。”白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娜介绍。
与此同时,渭南持续推动园区提质升级:富平县庄里工业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全市化工园区数量增至6家;抢抓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机遇,渭南经开区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产业园,预计明年投产后可带动5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
产业链的活力还体现在“走出去”的步伐中。今年以来,渭南白酒果酒产业链工作专班两次组织企业赴香港开展推介活动:1月的“陕酒进香港”活动中,白水杜康、贤乡紫韵等品牌首次登陆港澳市场;6月的回访洽谈中,4家渭南酒企与香港经销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预计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
从车间里的技术攻关到园区内的集群发展,从本地的供需对接到全球的市场开拓,渭南正以产业链为纽带,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协同生态。
张武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机制,聚焦重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重大项目招引,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链韧性与核心竞争力,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渭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