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拼搏,决战“技能之巅” ——直击三秦技能人才备战全国技能大赛冲刺时刻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28 08:19

5990cc6e448a551a69f624fce96bcdf5.png

8月15日,在西安石油化工技工学校训练基地,化学实验室技术赛项参赛选手赵钰银在全神贯注做实验。 记者 周明摄

车间里扑面而来的热浪,CAD机房里彻夜不关的屏幕,实训基地震耳欲聋的敲击声和要求毫米级精度的操作……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简称“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陕西省代表队多个集训基地里的日常。

全国技能大赛是中国技能领域的最高竞技舞台,其竞赛项目覆盖了先进制造、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等行业,是顶尖技能人才的“华山论剑”。9月中旬,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于河南省郑州市举行。

离大赛不到一个月,我省参赛选手正日复一日刻苦训练。大家的目标一致:在这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技能大赛中,充分展示陕西技能人才的“一技之长”。

毫厘之间的艺术

8月19日,走进西安市阎良区中航西飞培训中心,在飞机维修赛项的训练场地,参赛选手韩志强半弯着腰,手持卡尺边测量边记录。

“我现在的训练重点是练基本功,包括精准度和操作速度。”8月19日,韩志强说。大赛的评判标准,一是精准度——要求达到毫米甚至微米级别,评分标准会细致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尺寸;一是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加工量。

专注甚至反复推演数据、训练速度的画面也常常在其他训练中心上演。

在西安航天技工学校数控车赛项训练车间,该赛项参赛选手马周怡常为了一个零件的加工精度反复调试数据,在数控机床上试验。高温下,她快速往返于操作台与数控机床之间,追求的也是准、快。

“当前她的完成度接近100%,精度稳定在65%左右。”马周怡的教练刘金亮说,“接下来的训练目标是将精度稳定提升至75%以上。考虑到比赛难度逐年增加,任务量加大,优先确保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全部任务。”

为了让技能人才能够更加专注于备战,陕西确定了106个赛项的省级训练基地,共48个单位承办,其中技工院校23所、职业院校21所、企业2个、协会2个。

时间之中的“修行”

每一次备战全国技能大赛,都需要提前数月甚至一年的训练。

韩志强在飞机维修赛项上,已经练了4年。“早已进入全天候训练模式,每天训练时间是早8点到晚10点半。”韩志强说。

在西安航天技工学校CAD机械设计赛项训练中心,偌大的教室常常只有参赛选手王凯乐一人。大部分时间,他都是趴在电脑前不停地练。“他们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而是成年累月苦练。”CAD机械设计赛项教练刘京辉说。

日复一日的“修行”背后,是参赛选手对未来的期待。

对韩志强而言,这份期待源于学生时代就种下的职业理想,他想站在全国最高级别的技能赛场上。“我今年22岁。这也是我最后一场国赛。”韩志强说。

这个暑期,当身边同学休假或者即将步入职场之际,西安石油化工技工学校的赵钰银独自走进实验室,做起了实验。

作为化学实验室技术赛项参赛选手,赵钰银说:“这一行的成功秘诀就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日复一日的练习。只有理论基础扎实了,才能对赛场上遇到的情况快速作出判断,并通过熟能生巧的操作,高效完成任务。”

5月中旬,省选拔赛结束之后,赵钰银就进入集训状态。除了睡觉吃饭,她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感觉对外界的所有事情都自动屏蔽了,脑海里都是实验的各种步骤和操作。”赵钰银说。

奖牌梦背后的“基石”

经省选拔赛筛选和第一轮集训阶段后,我省已确定代表陕西参赛的116名选手进入冲刺备战阶段。

这116名选手都是各个技能赛项的佼佼者。备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奖牌梦,都在集训期拼尽全力。

刘金亮说:“在理论知识层面,大家在集训后期已经没有指导空间。这时,选手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我们会不定期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卸下包袱。”

比赛时,选手需要长时间坐或立,因此体能训练必须跟上。在各个集训基地,教练常常会带选手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保持运动时长。

备战期间,我省各训练基地均配足了资金和物资,从一件工具、一个零件到训练耗材、集训经费。“我从去年9月就开始全面备赛了。”制造团队挑战赛参赛选手柴佳雄说。

此外,我省各训练基地还科学制定训练策略。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邀请相关专家前来授课,带来最前沿的技术和赛况解析;另一方面,派选手到技术领先的单位走训,在与强手的交流碰撞中查找差距、打开眼界。

休息没几分钟,韩志强再次投入紧张的训练之中。很快,他将从这个训练场地走向全国大赛,而他和他所代表的陕西技能新生代,也必将从国赛赛场,走向支撑中国制造未来的更广阔天地。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