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包袱 扛起担子 迈开步子——陕西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效观察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27 07:51

砍掉“文山会海”,精简考核考评,整治“过度留痕”,破除“打卡式调研”……卸下包袱后,陕西各地各部门更好扛起担子、迈开步子,轻装上阵、积极作为。

2024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

一年来,陕西各地各部门狠抓《若干规定》落地落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严机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广大基层干部压缩工作的“水分”、增加实干的“养分”、干好自己的“本分”,基层活力不断迸发。

减负松绑 挤干工作的“水分”

最近,洛南县四皓街道白川社区党支部书记白鹤灵有点忙。

社区的“豆腐一条街”建好了,他忙着研究各项扶持政策、推广宣传、招引商户入驻,还要走访商户游客,征询意见、做好服务。

“今年开会、上级督查比往年少多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服务群众和企业。”白鹤灵说。在“豆腐一条街”,商户接连入驻,游客数屡创新高,这让他觉得忙得充实、忙得有成就感。

通过“精文简会”,今年以来,洛南县县级层面办文办会同比分别减少35%和29%。这是全省推动文件会议精简提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缩影。

形式主义的痛点堵点具体表现为方方面面的繁文缛节、层层加码的工作要求和流于形式的考核评价。

陕西从痛点堵点发力,实行文件计划管理、总量管控和立项审批,按季度对账交账,对出现超发苗头的及时预警,确保总量可控;加强督查检查计划和备案管理,省市县督检考事项同比分别下降18.4%、22.3%、23.5%,考核事项从74项精简优化至8项。发文办会真正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服务,考核考在平时、更准更实。

对此,礼泉县阡东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人员豆靖飞深有体会。

礼泉县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内容和分值权重,基层只要集中精力抓好中心工作,就能得到客观精准的评价。

“考核的风向标明确后,事务性负担少了,医护人员能把更多时间用在门诊等岗位上;重复性劳动少了,医护人员有更多时间对病患进行跟踪回访,将注意力更多地用在提升能力水平和服务群众上。”豆靖飞说。

关停同质账号、集中资源打造特色账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信息公开……汉阴县狠抓政务新媒体“瘦身提质”,推动政务新媒体从“数量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

一年来,从文件办会的审批管控到考核和账号的精简整合,从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到严查“数字里的花活儿”,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基层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明权确责 干好自己的“本分”

基层负担重,往往因为责任不明。让基层治理回归服务群众本质,需要建立权责明晰的履职事项清单。

“清单上,哪些事项是我们必须办好的,哪些事项是需要我们配合的,一清二楚。街道没有能力完成的事项,被纳入收回事项清单。”8月23日,眉县首善街道办干部高翔谈到履职事项的改变时说。

此前,“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检查”被“压”到了首善街道办的工作范畴。检查哪些事项?有哪些安全标准?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大大小小的报表台账,都对乡镇干部的相关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缺少对应的人才,我们在每次检查时只能对对台账,看看一些地方有没有显著的损伤,对于设备运行安全只能停留在口头问询上。”高翔直言,找不到关键环节。

在履职事项清单中,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检查、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工作,由眉县农业农村局承接,专项检查内容没变,专业度却大大提升,也更有利于农业农村部门实地摸排情况。

履职事项清单是基层工作的“减压阀”,进一步为基层卸下了包袱。

一年多来,编制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三张清单”成为陕西各地“标配”,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日益完善,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进一步规范,像一把尺子把基层的职能职责度量得清清楚楚。

在西安市阎良区新华路街道红旗社区门口,原本挂满了大小不一、材质各异的牌子,如今,这些牌子只剩下5块。

牌子的摘下,也是职责的厘清。“通过规范权力运行、优化服务流程,工作目标定位更加精准,更专注于服务群众。”红旗社区党委书记赵玮说。

今年以来,陕西各地着力巩固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整治成效,在2024年累计清理各类机制2万余个、挂牌10万余块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回头看”,持续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基层更好地回归本职。

赋能增效 增加实干的“养分”

“楼道杂物清理了,充电线也规范了。我们住得更安心了。”延安市宝塔区新城街道鲁艺社区居民刘飞感慨。

此前,在鲁艺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上,部分小区存在的楼道堆放杂物、私拉充电线等安全隐患被纳入“问题清单”。随后,社区联合消防大队、派出所、城管中队等启动楼道杂物清零专项行动。经过集中整治,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为推动群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区党组织联合辖区及相关单位,推动资源下沉、多部门协同攻坚,“社区事”变“大家事”,“合伙人”队伍不断壮大。

坚持减负和赋能同步发力,陕西各地打造能力提升赋能机制,让基层具备与履职事项匹配的工作能力。

和很多城区一样,三原县渠岸镇所辖区域面临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污染环境、堵塞道路等难题。

“以前,乡镇一级没有行政执法权,解决问题常靠劝说,效果不理想。”渠岸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刘方说,行政执法权下放后,他们现场执法,通过放管结合,将东五路延伸路段打造成规范便民的特色“夜市街”。

办好基层事,既要“瘦身减压”,也要“健体赋能”。咸阳市将直接面向群众、发生频率高、基层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事项,精准向镇(街道)下放行政执法权。全市平均每镇下放43项、每个街道下放27项。

“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让以前看得见管不着的事管得住管得好。”渠岸镇党委书记王刚说。

一系列硬招实招的落地,一次次“瘦身健体”的改革,陕西为基层减负工作已从“治标”向“治本”深化,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阶段性成效。

手机上“叮咚”声少了,实干的举措多了;文件会议少了,下基层的脚步密了。一年来,从乡村到城市,陕西各地各单位深入践行“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推动更多党员干部沉入一线、走进基层,让群众办事更加高效,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记者 刘居星 陈玮)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