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合作 拓市场 交朋友 结硕果 丝路华章迸发“西引力”

来源:西安晚报 2025-05-26 08:23

5ffa13134afa056c7adcb8be14d0313a.jpeg

展会超萌官方吉祥物 记者翟小雪 窦翊明 雷伟东 摄

5月25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圆满落幕。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丝博会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以开放平台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持续凝聚互联互通与经贸共赢的发展势能。

“丝路驼铃”叩响共赢之门

“你们的材料需要用到棉花吗?”“可以考虑来我们新疆建设基地!”来自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的工作人员李柯与陕西省安贝斯玩具科创有限公司的王雷亲切交流。

这是一场丝博会上常见的“串门”对话,在为期五天的丝博会上,这样的交流随时随地发生。

“我们是第二次参展,今年希望以西安为枢纽辐射更大市场。”淄博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云浩说。今年,山东省携重点企业及近百种山东好产品亮相丝博会。丝博会上,见证着东西部协作的深化。

“我们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左右来自西安市场,今年希望通过在高端工业场景加快应用,有效带动产品迭代升级。”青岛北方星火机床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于树栋说。

国际合作的热潮同样不断涌动。日本经贸代表团携产品第八次赴约。“前八届参展均获订单,今年聚焦食品领域,将助力企业开拓更广更深的西部市场,深化中日企业互利合作。”日中经济协会(日本)北京事务所副所长山田智子说。

全球合作共赢的图景在此体现:260位外宾带着特色商品与投资意向而来,29个中央部委与省区市代表团携政策机遇对接。从阿尔及利亚的能源项目到卡塔尔的基建需求,从马来西亚的农产品到意大利的设计服务,不同肤色、语言的商业精英在展位间穿梭洽谈。

借助丝博会这一高能级开放平台,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愿景正一一实现。

“世界橱窗”来到家门口

在丝博会现场,咸阳苏绘合作社的展位上,22种色线编织的土织布吸引着中外客商目光。这项传承千年的陕西非遗技艺,通过72道纯手工工序,将传统织锦的天然韵味与现代乡土气息完美融合。“我们正全力打造中国手工布艺第一品牌。”工作人员赵捷介绍道。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产品在此交相辉映。香港妮恩实业展出的食品级安全儿童玩具,凭借德国标准认证赢得家长青睐。“我们计划以西安为核心开拓西北市场。”创始人马慧妮的愿景,折射出展会搭建的商贸桥梁效应。

阿塞拜疆客商杰立向来往的观众热情推介石榴汁与红酒,这位已在西安定居的商人笑称:“现在每月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货柜,比石榴籽还密集。”他的经历恰是丝路上贸易活力的缩影。

展会的国际化特色进一步凸显: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首次携14家老挝企业参展,稻米银饰与姜黄茶飘散异域芬芳;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展汇聚14国200多款特色商品,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与俄罗斯蜂蜜同台争艳。特别设置的新品秀更带来爱沙尼亚地毯画、泰国燕窝皂等17国创新产品。

陕西省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丝博会的丝路优品展组织14场路演活动,创新推出的地理标志产品展区,更让各国优质产品找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快车道。

“石榴籽”串起四海客商

石榴自古便是丝路中的甜蜜信物,饱满籽粒相拥成团,恰似丝路文明交融共生的写照。如今在古都西安,这颗象征团结的果实化作经贸合作意象,见证着丝博会串连四海情谊的盛景。

展会现场,合作的火种正在迸发。“我们期待在中西部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通道。”上海科创投集团党委副书记项亦男道出参会心声。这种愿景与香港特区政府驻成都办主任袁嘉诺的观察形成共振:“九赴丝博之约,我们亲历这个平台如何催化共建‘一带一路’协同创新。”

科技创新的力量同样在展会上涌动。在“外贸优品”专区,西安小白医美展台前,发明专利转化的光老化修护技术引发关注。“我们的甲基莲心碱技术填补了市场空白。”技术总监刘树森手持淡紫色精华液介绍。这家交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正将中医药智慧注入医美赛道,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让古老智慧焕发现代生机。

区域协作的版图不断延展。主宾省新疆携“十大产业集群蓝图”叩响投资大门,甘肃特色产业、辽宁优品、西藏文旅项目相继绽放。

丝博会期间,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活动、高品质认证服务暨陕西精品推介活动、苏陕东西部企业家创新发展对接交流活动,以及各兄弟省市举办的4场经贸文化活动等让八方来宾产生奇妙联结,展开跨越式对话。

丝博会这一高能级平台,让2000年前张骞带回的西域珍果,生长出全新的合作生态。正如展商们所言:“我们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丝路石榴中紧密相嵌的籽粒。”

一届一届“开花结果”

八载丝博会如同古丝路上的胡杨,在开放合作的土壤中持续生长。这个累计吸引103万人次、促成超5.6万亿美元合作的项目池,早已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享机遇的梧桐树。

当65份总价470亿元的合作协议在第九届签约仪式落定时,航空航天与农旅融合等新赛道正在这片沃土萌发新芽。

展会的活力不仅体现在签约数字上。汉中农特产馆里,草本茶通过直播间飘向云端市场;甘泉豆腐干卖家盯着后台激增的订单感叹“丝路流量超乎想象”。这种数字化赋能,让秦岭深处的特产与丝路沿线餐桌产生奇妙连接。

甘泉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贺可然是第五天坚守主播岗,她指着直播间的后台数据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在这五天已经卖出去了无数袋豆腐干,没想到这里的粉丝这么给力!”

文化IP的吸引力同样在展馆内释放。大雁塔文创“塔宝”系列展台前,海外采购商正批量下单。“我们要让文物在日用器物中重生。”设计师李欣展示着融入秦腔脸谱元素的新品设计图,传统文化正通过文创产品实现“二次出使”。

区域协作的创新范式在展会上不断涌现。壹通无人机架起鲁陕合作的空中走廊——烟台总部的制造优势与西安高校的研发资源,通过丝博会实现精准耦合。作为一个受益于鲁陕两地资源共享、协同共进而发展起来的企业,目前它已打开国外市场,此刻正通过展台洽谈向中东、东南亚、非洲更深延伸。

从云上直播间跃动的交易数据,到签约厅此起彼伏的落笔声——丝博会一届又一届的“花期”,正催生着超越地理界限的合作果实。

“永不落幕”的丝博会

“去会展中心的车吗?”“免费直达!”上午十点半,搭载着各地客商的绿色摆渡车鱼贯驶入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入口处,西安外国语大学志愿者徐博文正为银发观众开辟绿色通道:“带身份证就能畅行无阻。”这种便捷体验,正是丝博会“市民友好度”的生动注脚。

“低空经济展区今年特别亮眼!”连续八届打卡的市民王女士,俨然是丝博会“活地图”。她驻足在无人机模型前如数家珍:“去年主推智慧农业,前年是数字丝绸之路……”这场“家门口的盛会”,早已融入西安人的城市记忆。

本届展会6大主题展区构筑7.2万平方米“世界橱窗”,从丝路优品到低空经济,立体呈现经贸合作新图景。

本届丝博会线上丝博会注册展商2711家、展品4672种、专业观众2.9万人,在线商务匹配推荐展商151万次。展商数量、展品种类、展品质量、专业观众、商务匹配均再创新高。

在庞大客流背后,是立体化保障体系的支撑。60辆穿梭巴士织密交通网络,公安、消防等多部门联动构筑安全防线,陕菜美食节与离境退税等特色服务更添人文温度。当应急通信车在场馆外静静值守时,展厅内正上演着151万次精准商务匹配的盛况。

从直播间秒空的汉中山珍,到低空经济展区的航空物流项目,共同勾勒出“谋合作、拓市场、交朋友、结硕果”的完整叙事链。

当最后一批展商开始撤展时,“在线丝博会”平台的2711家注册企业仍在持续对接。这场“永不落幕”的盛会,“开放不止于会期”。正如古丝路驼队踏出的足迹,始终朝着开放合作的地平线延伸。 记者刘骁华 李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