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残联:兜底保障 温暖润心 生命之花绽华彩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18 07:56
杨陵区残联开展的第35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残疾人文艺爱好者和社会艺术团体带来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今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旨在大力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和社会各界扶弱助残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陕西各级残联深入社区、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关爱服务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5月15日,在宝鸡市举办的第35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暨陕西省促进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共吸引了124家用人单位参与,现场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1240个,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为不同残疾类别、不同技能水平的残疾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就业选择。据了解,共有387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我感觉咱们这个招聘会办得挺好的,对残疾人帮助挺大。我就想找个计件的活,把自己养活好,不想做手心朝上的人。”应聘人冯娇说。
安康市残联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自强模范及助残先进评选推荐、健康义诊、心理咨询、惠残政策宣讲、残疾人就业招聘等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并举办安康市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以“礼赞生命·幸福安康”为主题,用艺术视角展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彰显“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理念,不断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月13日至15日,榆林市府谷县残联联合相关部门分别在庙沟门镇、黄甫镇开展了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的第35次全国助残日辅助器具发放仪式暨文艺演出活动,为两镇残疾人集中发放辅助器具。县残联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广泛宣传各项惠残政策、残疾人证办理流程、就业创业等,累计接受各类咨询500余人,义诊300余人,发放老花镜380余副,现场群众反响热烈。
5月16日,杨陵区残联在区文化馆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助残日系列活动,并对扎根基层、倾情服务的10名优秀残疾人专职委员予以表彰,勉励他们继续当好残疾人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从兜底保障到精准服务,从文化滋养到就业赋能,我省正以系统化、立体化、多元化的助残体系,托举起残疾人的美好生活梦想。
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将其纳入全省大局推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批示鼓励支持残联工作,亲自协调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重大问题,推进省级盲人按摩医院改扩建项目、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国助残日前夕,省委主要领导对科技助残工作提要求、做强调,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解决残疾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省委分管领导围绕科技助残和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北京参加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省各级残联坚持就业优先,促进残疾人事业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就业服务,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走访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2024年组织举办招聘会120余场次,多种形式新增就业1.11万人;强力推动残疾人就业整市试点,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增量资金,投入6872万元,在渭南市、商洛市开展残疾人就业重点项目整市试点,在其他各市推动实施残疾人就业自主项目,帮助7000多名残疾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就业培训;强力推动重点项目促就业,全力推进省盲人按摩医院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并成立工作专班研究推进;着力提升残疾人就业竞争力,深入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扩大残疾人就业智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创业培训的规模。
省残联贯通落实我省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按照“16671”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科技助残和盲人按摩医院、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等重点任务,全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着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经验案例被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推广,残疾人就业等7项工作在中国残联会议上介绍经验。积极对接推动西安纳入全国10个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试点,结合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立足需求、研发、应用三个维度,推动技术、人才、金融、场景供给适配,加快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生成发展。
生命从不因残缺而黯淡,奋斗终将让梦想闪光。在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完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残疾人生存状况显著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为全省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