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王杜江:高原上的“蓝色岩羊”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14 08:20
王杜江在崖壁量取岩层产状。 受访者供图
7年来,他坚守高原铁路建设一线,率队识别隐患点15246处,优化方案缩短线路近30公里,为国家节约投资近80亿元……凭借这份优异答卷,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就是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原铁路施工二队队长王杜江。
2018年10月,高原铁路规划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作为项目勘察设计技术队队长兼地质组长,王杜江连夜写下请战书。他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全部由硕士研究生组成的“青年突击队”踏上了青藏高原的土地,在沿线驻地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苦、交通条件最差、地质问题最难的横断山脉怒江峡谷区开启了高原铁路的勘察征程。
“面对这些控制性工程,如果我们到不了调查点位,做出来的方案就不具有说服力。”王杜江在所负责的区段内,凡涉及重大隧道和桥梁工程,都想尽办法到达点位。
因常年在高原峭壁间攀爬勘察,王杜江被同事和当地藏族同胞称为“蓝色岩羊”。这一称谓缘于他的工作服颜色,也是对他工作中昂扬姿态的赞誉。
针对高原隧道施工中的岩爆、岩溶、突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王杜江团队主导研发的多源融合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将地震波法、电磁波法与超前钻孔数据实时融合分析,首次实现了极高风险段隧道地质条件的米级精准预测。
在高原铁路的建设过程中,王杜江团队创造出一项又一项新纪录:将航空物探应用于工程勘察,实现单日300公里线状区域快速探测,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8倍;全面开展藏东南地区活动断裂调查研究;研发高原山区地质灾害判识技术,将隐患发现时间从灾后提前至灾前3个月至6个月;实现超千米全孔连续取芯水平钻探,并实现“一孔多用”综合勘探……大量研究成果,造就了高原铁路地质勘察的关键性突破,为国家节约了巨额资金。王杜江培养的7名青年技术骨干已成为高原铁路、跨海通道等“超级工程”的中坚力量。(记者 郭军 通讯员 杨奇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