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 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榆林:延链补链强链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4-21 08:09
图为陕西通海羊绒纺织生产基地生产现场(4月17日摄)。记者 王晨曦摄
4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榆林市榆神工业园区的2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各项施工有序进行。
这一项目主要建设1.2万吨干喷湿纺碳纤维生产线和0.8万吨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建成后能够强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链,助力榆林市和陕西省在先进材料及装备制造领域产业升级,促进高端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们一期一阶段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钢结构、非标储罐组装及设备安装进度均超90%,计划今年10月生产出合格产品。”榆林恒神碳纤维项目部项目经理王友明介绍。
近年来,榆林市以链式思维招商引资,谋划储备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煤化工、特色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强磁场。
4月15日,在年产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项目建设现场,各式生产装置主体基本建成,工人穿梭于装置设备之间,认真处理着工程各处的细节。
“项目运用我们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高且广泛应用于医疗、新能源等领域。项目建成后,将打破国外垄断的市场现状。”中化学西部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海鸥介绍,该项目能够长久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预计带动就业150人。目前,该项目装置主体工程已完成,设备安装完成80%,计划今年8月建成投产。
榆林是中国非牧区第一养羊大市和山羊绒产量第一大市,羊毛年产量在6000吨以上,羊绒年产量超1500吨,占陕西羊绒产量的90%。榆阳轻纺产业园,正是榆林市着眼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规划建设的轻纺产业综合服务区。
在产业园内的陕西通海羊绒纺织生产基地,机器开足马力,工人们忙着复选羊绒,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这个项目分两期稳步推进,一期聚焦于羊绒分梳与面料生产的现代化厂房建设。其中,分梳车间大量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数字化控制技术,提高羊绒产品纯度,目前年生产加工能力为500吨。”陕西驼城绒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赵露露介绍,二期集印染、纺纱、针织、制衣于一体,构建羊绒深加工的全产业链闭环。目前纺纱车间正在设备安装阶段,投产后具备600吨粗纺和精纺纱线加工生产能力。
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一幅幅干劲“满格”的生动图景,洋溢着发展的活力。今年1月至3月,榆林258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183个,开复工率70.93%、同比提高近20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55.3亿元。其中,150个续建项目复工137个、复工率91.33%,108个新建项目开工46个、开工率42.59%。(记者 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