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山乡新画卷丨“黑牛窝”的守绿人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09 09:04

1月26日,天还未亮透,在位于咸阳市旬邑县的马栏国有生态林场黑牛窝森林防火瞭望台上,护林员安涛已经起床,简单洗漱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年10月1日至次年5月底是林区防火期,这段时间安涛格外忙碌。凛冽寒风中,安涛登上瞭望台,搓了搓冻得发红的双手,举起望远镜——镜头里,万亩林海在寒风中起伏,野生鸟类不时在林间飞过……

“今年是我调到黑牛窝森林防火瞭望台工作的第九个年头。春节假期,我还是坚守在岗,守护万亩林区。”安涛说,每天,他都要登上瞭望台近10次,观察林区是否有异常情况,并仔细记录观察细节。

瞭望结束,稍作休息,安涛便深入林区开始巡山工作。安涛说,他腰带上别着的三样“法宝”各有用处:一把砍刀开路,一台高音喇叭喊话,一支小型灭火器应急。

“巡山时,我会认真监测林区资源变化、观察病虫害情况,给进入林区的群众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知识。”安涛说,辛劳、孤独都是次要的,前些年,如何劝导当地群众不要上山挖药、狩猎,才是最困扰他的事。

“碰到采药、狩猎人员,我会给他们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对他们进行劝导。”安涛说,要让他们知道林区一直有人管、有人护。

“这几年,我明显感觉到群众的护林意识增强了。”安涛说,去年秋天,几位当地村民背着竹篓上山采药,他拦在上山道路上劝导,村民很快就听从劝导下了山,还说要帮他宣传护林知识。

在山林里,安涛坚守多年。护林人有多苦?安涛说不上来,只知道每天至少要走8公里,巡山时间超过8小时。

这份工作环境艰苦、孤独寂寞,节假日也难与家人团聚,是什么支撑着他?“是对林业工作的热爱,是心中的信仰。”安涛说,“只有把林区护好了,不发生火灾,我才能放心。就算回到家,心里也始终惦记着这片林子,还不如守在岗位上。”

野猪拱开枯枝觅食,野鸡不时从灌木丛中飞起,林区的树一年比一年密……多年来,安涛见证了林区生态的变化。最让他欣慰的是,去年巡山时,他远远瞥见金钱豹的身影。“豹子挑地方,生态不好它不来。”他咧开嘴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

如今,巡山工作有了新变化,科技为护林助力。林区安装了视频监控、设置了防火卡口。林区场部的同事劝他“少跑几趟”,他却摇头。“机器再灵,也闻不到树木烧焦的味道,听不见动物刨食的声响。”安涛说,“只有自己亲眼看到、走过,心里才踏实。科技虽然好,但有些事还得靠人。”

春节假期,大多数人都在和家人团聚,安涛依然坚守在瞭望台上。他说,已经习惯了在山林中度过春节。

节前,安涛拨通了老伴的电话,聊了一会儿天,嘱咐老伴采买年货,说他节后抽时间回家。“辛苦老伴了,这么多年一直支持我。”说起家人,他满心愧疚。

“再干几年就退休了,我就能多陪陪老伴了。”这话安涛说了多次,可转身又嘀咕,“可真走了,心里又空落落的。”

新的一年,安涛有自己的新年愿望——“希望林子里没有火情、野生动物的脚印再多一点,希望我们林场人的付出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安涛的新春守候只是旬邑县马栏国有生态林场众多护林员坚守山林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广袤的林场里,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护林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岗位、守护森林。

近年来,旬邑县马栏国有生态林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加强造林绿化、资源保护、苗木培育、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1.69%,森林资源实现了面积、蓄积双增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率持续减少、野生动物繁衍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加强。该林场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离不开像安涛这样的护林员的默默付出。

傍晚时分,安涛又一次巡山结束,回到黑牛窝森林防火瞭望台打开了电灯。远处,旬邑县马栏国有生态林场的灯火也次第亮起,像散落的星星,守着这片莽莽林海。(记者 琚鹏飞)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