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陇西郡王李博乂夫妇合葬墓考古发现:宗室人物改过向贤 死后不仅给美谥 墓葬形制也可“殊例”
来源:华商网 2025-02-08 08:30
对于知过能改的宗室人物,唐代会怎么安排其后事?据最新一期《考古与文物》刊载的《陕西西安唐李博乂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唐陇西郡王李博乂生前曾骄侈无比,但被唐高祖李渊训斥后改过向贤,死后被美谥为“恭”,其夫妇合葬墓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座在墓葬轴线上纵列三室的唐代砖室墓。
5过洞、5天井、3甬道、3墓室
李博乂夫妇合葬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东南,属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范围,2004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发掘。
该墓葬系长斜坡墓道带天井和壁龛的三室砖室墓,坐北向南,由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砖封门、石门、前中后甬道及前中后墓室组成,南北水平总长56.95米。
被盗严重,明显盗洞有2个,均为现代人盗扰。甬道、墓室已遭毁坏,壁龛、墓室内的随葬品遭到严重盗扰。
有过洞5个、天井5个。4个壁龛分别位于第四、第五过洞东西两壁中上部。甬道3个,前甬道南接第五天井,中、后甬道分别位于前、中、后墓室之间。仅前甬道保存较好,中、后甬道券顶已坍塌。
原有两道封门,第一道为砖封门,封堵于前甬道南端入口处,因盗扰已被破坏。第二道门为石门,位于中甬道北端、墓室中室的入口处。
墓室3个,自南向北分为前、中、后三室,位于墓葬的北半部分。三室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平面均呈弧方形,顶部为穹窿顶。前、中两室及三个甬道处在同一中轴线上,后室略偏西。三室地面原均为条砖铺地,墓室砖壁厚约35厘米。
葬具与尸骨无存,据墓葬形制,葬具与墓主尸骨应置于后室西部。
自墓道至墓室
所有壁面原来均绘有壁画
自墓道至墓室所有壁面原来均绘有壁画,但由于盗扰、破坏严重,壁画残存不多,其中墓道东壁残存壁画保存面积较大。墓道东壁南部壁画脱落较甚,残存壁画尚可辨认,为祥云、青龙部分身躯等。墓道东壁北部壁面残存一组男装人物,大多数仅存颈部以下部分,从其位置以及手持物来看,所表现的题材是仪仗图。第一过洞顶部残存部分壁画,其地仗与墓道壁画相同,壁画以墨线勾勒而成,以黄色敷色,题材可能为祥云。
因多次被盗,前、中、后三室的随葬品均被破坏,仅存少量陶俑及其残片、部分石门构件、不辨器型的瓷器残片、三彩残片、墓志盖。4个璧龛中仅3个龛里残存有少量残陶俑、瓷器残片及三彩陶片。该墓出土随葬品共计51件(组),完整或经室内整理修复完整者27件(组),有陶、铜、瓷、石器。器类有陶俑、陶动物俑、陶泡钉、瓷灯盏和石墓志盖等。
曾骄侈无比
为唐高祖李渊所鄙视
墓志盖1方,出自前甬道南端入口紧贴西壁处,阴刻篆书六行,每行六字:“大唐故礼部尚/书检校宗正卿/上柱国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大都督陇西郡/王妃王氏志铭/”。从墓志盖来看,该墓葬系陇西郡王李博乂妃王氏墓。但该墓为长斜坡墓道五天井五过洞,墓室为前中后三砖室,规模较大,一个郡王妃不大可能采用这种墓葬形制,所以推测其应为李博乂及其妃王氏的合葬墓。
关于李博乂,据《旧唐书》记载:“陇西王李博乂,高祖兄子也。高祖长兄曰澄,次曰湛,次曰洪,并早卒。武德初,追封澄为梁王,湛为蜀王,洪为郑王,澄、洪、并无后,博乂即湛第二子也。武德元年,受封。高祖时,历宗正卿、礼部尚书,加特进。博乂有妓妾数百人,皆衣罗绮,食必梁肉,朝夕弦歌自娱,骄侈无比。与其弟渤海王奉慈俱为高祖所鄙,帝谓曰:‘我怨仇有善,犹擢以不次所鄙,况于亲戚而不委任?闻汝等唯昵近小人,好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习学。今赐绢二百匹,可各买经史习读,务为善事。’咸亨二年(671年)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曰恭。”李博乂生前所任官职与死后赠官,与其妃王氏幕志盖上的铭文相吻合。
改过向贤死后获美谥
墓葬形制也为“殊例”
据李博乂妃王氏志盖上的“大唐故礼部尚书”等可知,李博乂先于其妃王氏而亡。李博乂生前曾任礼部尚书(正三品)、检校宗正卿(从三品)、加授上柱国(正二品),死后被赠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荆州大都督(从二品),爵位为陇西郡王(从一品),可知其最后的丧葬是按照从一品的官职和爵位埋葬的。但与以往所知的初、盛唐时期三品以上受到皇帝殊宠的官员,多采用长斜坡墓道双室弧方形砖室墓有所不同,李博乂墓采用了长斜坡墓道三室弧方形砖室墓。这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座在墓葬轴线上纵列三室的唐代砖室墓。
在唐代,一般品官,即使是正一品,只要没有皇帝的殊宠,也是不能兴建使用双室砖墓的。李博乂夫妇合葬墓的形制显然又在殊宠官员之上。谥号为“恭”者,说明其在被唐高祖训斥之后确实改过向贤了,并在此后的太宗、高宗时期受到恩宠。所以,死后不仅被赠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荆州大都督(从二品),而且也允许其采用前、中、后三室砖室墓这种罕见的墓葬形制。这既是对李博乂的褒扬,也对李唐宗室成员和当时的官员有教化意义,言外之意就是,闻过能改同样会受到重用。 记者 马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