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传递陕西的“链式反应”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23 08:16

生产设备装上传感器,远隔千里也能运维监控;

灯杆、水表、管网成为“触角”,为智慧城市提供参考;

雷达、视频覆盖道路,车路协同让无人驾驶行稳致远;

……

这些智能化场景的背后,离不开物联网的强力支撑。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应用和集中体现。

立足自身发展优势,陕西将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链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加快培育形成链条清晰、层级合理、生态优化的产业链。眼下,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产品竞相涌现,具有陕西特色的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集群效应凸显。

攀高逐新 释放“长板”效应

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层,传感器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5月16日,在位于宝鸡的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洁净车间里,技术人员身着无尘衣、戴着口罩,小心翼翼地将直径1.9厘米的传感器放置于显微镜下检测。

“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20多道工序。”车间负责人冯晓龙说,生产流程呈“U”形排列,日产传感器约1万只。

凭借过硬的研发实力和工艺制造水平,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传感器行业的“领头羊”,研制的工业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产值全国第一。

“别看货值小,但市场容量大。”公司副总经理崔成说,一栋写字楼里的中央空调要实现智能化管控,得安装近千只传感器。随着应用场景增多,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去年公司产值超5亿元。

今年6月,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扩产项目将在西部传感器产业园投运。届时,公司流量传感器年产能将达6万只,规模居西北第一。

西部传感器产业园是陕西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之一,目前一期已建成10万平方米厂房,吸引了麦克传感、中创精密、恒瑞测控等一批优质企业入驻。

传感器产业是陕西传统优势产业。全省聚集传感器生产厂家近200家,产品门类基本齐全,形成600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消费电子、智慧城市等领域。其中,以硅压阻为代表的压力传感器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高端传感器仍依赖进口,国产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陕西省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刘立琦说,要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优势,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加速释放“长板”效应。

作为产业链“链主”企业,近几年,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自主研发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的系列产品,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崔成说:“陕西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深厚。在这里,我们有信心攀高前行,不断挑战技术‘天花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传感器品牌。”

向广拓展 赋能千行百业

在陕西,物联网技术正加速融入生产生活,不断拓展应用广度和深度。

轻触手机屏幕就能完成浇水、施肥,拍照上传就能定制“良方”防病、除虫……对于管理蔬菜大棚的余斌来说,手机已然变身“新农具”。

“大棚里安装有测温仪、传感器。一旦数据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在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的新颖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业蔬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工作人员余斌一边操作一边说,在手机上就能把一半的活儿干完,轻松又方便。

得益于5G、物联网、AI等新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深入应用,传统的农田管理模式发生了新变化——

陕北的苹果园里多了“千里眼”,陕南的香菇棚里添了“云管家”,农民的收入也更高了。

在汉中市洋县的山岭湖塘,“东方宝石”朱鹮时而振翅高飞,时而栖息觅食,与远处的青山花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我们建设了‘鹮田一分’项目,建立朱鹮轨迹大数据平台等,对朱鹮数量、种群分布等关键信息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陕西移动汉中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桓说,技术赋能为朱鹮种群稳定发展贡献了数字力量。

在制造业领域,数智赋能也正推动制造升级为“智造”,加速产业焕新。

在法士特高智新公司智慧工厂,机械臂上下舞动,AGV物流车往来穿梭,立体化仓库自动分拣……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厂生产效率提高70%以上,能源消耗降低14%,人均产值提高5倍多。

西安电信工业行业事业部总经理侯林说:“我们打造了法士特生产车间物联数据平台,完成车间要素100%的身份管理、90%的数据采集、50%的控制信号下发,建成数据高效流转的‘零碳黑灯工厂’。”

从智慧农业到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陕西新旧动能转换,一批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高的产业正茁壮成长。

截至目前,陕西5G基站数量达12.3万个,移动电话用户近5200万户,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物超人”的省份,数字产业规模超6000亿元……

聚集成势 加速“链式反应”

独木难成林,在产业竞争格局中,只有聚链成群,才能“枝繁叶茂”。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省传感器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宝鸡、汉中三地。”刘立琦说,从基地建设来看,西部传感器产业园、陕西物联网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集群效应凸显。

陕西中创精密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被吸引来的企业之一。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该公司于2022年入驻西部传感器产业园,目前已建成6条生产线,产值超5000万元。

“我们生产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汽车、医疗等行业,前景可观。”陕西中创精密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瑶说,园区不仅帮助企业进入本地汽车供应链体系,还新设公交站点方便员工上下班,服务贴心、周到。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省级传感器产业园,西部传感器产业园是西部传感器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分四期建设,全部建成后产值预计超80亿元,将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宝鸡是我国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国内有三分之二从事压力传感器的企业、人才是从宝鸡走出去的。”陕西姜谭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宏强说,“只要企业有需求,我们就跟上。园区成立了专班,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解决装修、用工、食宿等问题,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长期从事矿业科技服务的西安天宙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天恩说:“现在迎来了最好的时候。”

李天恩带领团队创办的矿道网,是行业内流量最大的平台。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智慧矿山建设带来的效益。去年公司产值超1.6亿元。”李天恩说,今年,公司将搬入陕西物联网产业基地,和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聚集成势,加速“链式反应”。出台政策方案,实施四大行动,落实八项推进措施,陕西以“链长制”为抓手,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增至300多家,力争到2025年底产业链总规模超千亿元……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