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临潼区推广林下经济绿色发展新模式——林上采 林下种 林间游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06 08:56

9256fae05f677e369cdfe99390b54ed6.jpeg

临潼区林业工作站技术人员为村民讲解花椒树管护方法(资料照片)。记者 蒲茜文/图

“你看这板蓝根长得多壮实,再过一阵,就可以收获啦。到时我还想推出田间体验采收板蓝根活动。”1月23日,西安市临潼区马额街道英李村党支部书记王卫卫说,去年,村民尝到了种柿子带来的甜头,今年,10亩药材肯定也能有好收成。

王卫卫说的“柿子”,是他在村里种植的50多亩甜柿子。去年10月至12月,他家的柿子树引得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采摘。

“每年甜柿成熟季,有不少游客为‘柿’景而来。”王卫卫说,“最多的一天,我们接待了近1000名游客。”

“柿树比较耐旱、病虫害少,而且管理难度小、技术门槛低。”临潼区林业工作站站长陈智明介绍,临潼区柿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以“火晶”“火罐”等涩柿品种为主。

陈智明和同事调研时发现,群众引种柿子新品种的意愿较强,但品种选择盲目、引种方式落后、管理措施跟不上等问题较为突出。

2015年,临潼区林业工作站针对英李村土壤气候特点,开展柿子新品种引种示范点建设,引进了风味独特、耐贮运、价格优势明显的“阳丰”柿子。

“种树容易管树难。幸好有林业工作站的老师手把手教技术,我们才没白忙活。”多方合力下,英李村的柿子迎来了丰收。一树树金黄的柿子,不仅成为游客青睐的特色产品,也成为英李村农旅融合产业的“金果果”。

王卫卫说,2024年,50多亩甜柿子的产值超30万元。柿园旁,英李村村民还种了红薯等农产品,让游客可以在赏“柿”景之余,体验挖红薯的乐趣。

“除了客商,游客也不少。乡村旅游不仅带来了人气,也让村民实现增收。”王卫卫说,他们还在柿子树下套种了板蓝根等药材。

临潼区林业工作站因地制宜,坚持把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作为推动林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陆续引进红仁核桃、早熟鲜食核桃、无刺花椒等新品种,引导农户种植核桃、花椒、柿子等经济林,让林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大枝稀,小枝密,南要低,北要高……”1月23日,在临潼区铁炉街道岩张村的无刺花椒示范园,临潼区林业工作站技术人员为村民讲解花椒树管护方法。

“我家种了6亩无刺花椒,去年是第3年挂果,1亩地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岩张村科技示范户王晓梅说,“林业站的技术员经常来园区,教我们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我们花椒种植户的收入逐年增加。”

岩张村地处骊山脚下,土地多为坡地和梯田,以种植花椒等林果为主要产业。

“早些年,村里虽有种植户种植花椒,但比较分散,种植技术也不成熟,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花椒产业一直未能形成规模。”岩张村党支部书记刘彦龙介绍,产业扶贫工作开展后,临潼区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经常来送技术、送服务,帮助村子建起花椒试验示范园。

“目前,岩张村已建成高品质丰产花椒园2000余亩,200余户群众从中直接受益。”刘彦龙说,他们村在扩大花椒种植规模、提升无刺花椒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把培育推广新品种作为花椒产业发展壮大的突破口,以“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无刺花椒种植,打造规模化无刺花椒产业。

产业兴则乡村兴。2024年,临潼区在小金、仁宗、铁炉、穆寨4个街道实施了花椒、核桃等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计划,构建以专业技术人才、能人、示范户、联络员为骨干的区、街道、村、组阶梯式技术服务模式,促进技术服务与农户需求紧密对接,实现精准服务、高效服务。

“近年来,临潼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核桃、花椒、柿子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林上采摘、林中养殖、林下种植、林间旅游’发展新模式,林业经济年总产值超过5亿元。”临潼区林业局局长袁敏表示,临潼区将继续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坚持产销两端双向发力,促进高端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充分对接终端市场需求,壮大林业经济。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