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岁节里的文化密码:澄城花馍蒸出浓浓年味

来源: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2025-02-01 20:12

“过了腊月二十三,婆娘女子蒸枣山”,这是渭南市澄城县的谚语,一捏一塑间,年味便从指尖蔓延开来。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花馍,象征着吉祥如意,也“蒸”出了人们满满的幸福感。

《岁节里的文化密码》,今天我们走进澄城县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看非遗传承人申红云一家如何蒸出 “浓浓年味”的花馍。

过了腊八,澄城县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又进入了一年里最忙碌的时候。申红云一家8口人围坐在长四米宽一米的案板边,娴熟地揉面、捏花、剪、修、装饰……面团在巧手间化身一场视觉盛宴,“拿捏”住了中国年的浪漫,年味在此刻鲜活了起来。

cf2d79a469d3b53b559bc7b6609a9b2d.jpeg

dc3f4fb87d9b23bb91d61a845eec88ba.jpeg

申红云说:“今年是蛇年,老话说得好,‘蛇盘兔’辈辈富,咱就做了一个‘蛇盘兔’,希望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事事顺心、年年有余!”

面花俗称花馍,自古以来,是澄城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手工艺术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澄城人的年,从这一笼热气腾腾的花馍开始。

4a9106482a4271ad61f8e7a8de9344ce.jpeg

57岁的申红云,自幼喜爱花馍制作。她告诉记者,花馍有一种无形的魔力,深深吸引着她。自己从记事起便跟随村里的老人们学做花馍,婆婆是远近闻名的花馍制作能手,在她的传授指导下,上百种花馍样式逐渐“成竹在心”。

2006年,申红云在澄城县开了一家花馍店。

申红云:“我做的时间最长的一个作品就是到人民大会堂,从凌晨四点起来, 做到第二天的早上的四点就做那条龙。”

澄城花馍不仅是美食,更是指尖上的艺术珍品。为了做出独具地方特色和个人风格的花馍,近年来,申红云和丈夫惠相楼到省内外参观、参展、参赛、培训取经,登门拜访老一辈面花制作能手,挖掘传统技艺。

97528a7e17e67f3352df00fee6cddf7c.jpeg

2017年3月,她和丈夫成立澄城县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占地六千多平米集体验、展示、制作于一体的红云花馍传习传承研学体验实践基地。花馍产品远销甘肃、安徽等地,并成功出口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期间,红云花馍12个作品更是惊艳亮相欢迎晚宴。

澄城县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惠相楼指着展厅里的百余件大型面花自豪地说:“2024年咱有上山虎、龙凤枣山等8个作品被选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我这红云花馍,我家四辈人全部都在做,我得把这弘扬传承好,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澄城面花。”

fd53e11ffce2d3c6645adb12758f95f2.jpeg

aeda31081d5702731981a8b17835820d.jpeg

起点新闻记者:秦静云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