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1-27 08:58
关于陕西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在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7.8%、5.2%、4.8%,进出口总额增长12.3%,城镇调查失业率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3.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7.1%。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粮食产量1300万吨以上。重点抓好9方面工作。
一是紧扣年度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坚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抓好政策实施、工业生产、项目建设、消费提升等重点工作,深挖新的增长点,有效支撑经济平稳增长。用好各类增量政策,强化向上对接、向下指导,不断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全力争取项目、要素、试点等支持,提高政策转化率、落地率和兑现率,努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实效的“增量”。扎实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提升政策整体效能。严格落实稳增长责任,强化偏离度管理,加强全方位、穿透式经济运行分析,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举措,切实巩固经济向好、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统筹推进煤炭增产、油气上量、电力外送,推动可可盖等6处煤矿、产能2020万吨/年尽快建成试运转,力争天然气产量达到370亿立方米,发电量3400亿千瓦时。引导各方面把更多优势资源、时间精力投入到项目建设、扩大消费等领域,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加快释放市场潜在需求。
二是聚焦堵点难点靶向发力,着力提振消费和提高投资效益。着眼于畅通经济循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更好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四个一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强化“五率”指标监测,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00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38个省级重大项目提速提质。加快引汉济渭二期、延安王瑶水库扩容、汉中焦岩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进度,建成麟游至法门寺等高速公路项目,推动机场三期和西延高铁、西安地铁15号线一期等建成通车。积极拓展投资渠道,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向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着力发展社会资本投资。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省市联动办好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支持各市区加力扩围实施汽车、家电、3C产品等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支持住房、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消费。引导企业顺应消费趋势,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店经济,着力培育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
三是着力以科技创新塑造新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催生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谋划落实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年度重点任务,高标准建设21家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项目100个。实施“三项改革”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推动“三项改革”向中央驻陕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延伸。实施制造业规模提升工程,持续推进34条重点产业链建设,深化“链长制”实施,强化产业链内培外引和优质企业梯度培育。高水平推进光子、人工智能等16个创新产业集群建设,建立未来产业投入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不断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在陕开展低空经济试点示范。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打造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25个。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支持西安、榆林等市探索建设国家级重点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培育认定省级服务业集聚区30个左右。
四是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聚焦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推动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鼓励各地区探索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推进“标准地”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区域集聚。出台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统筹开展开发区规划布局、体制机制改革和考核评价等工作。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妥推进涉农、商贸企业重组。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推进“100+”营商环境试点任务,建设一批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落实好国家将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常态化办好政企恳谈会,集中清理整治市场准入壁垒、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拖欠企业账款。推动“陕企通”与全省其他涉企平台互联互通,尽快融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建设。
五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一体推进外资外贸为抓手,完善通道平台枢纽协同、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机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完善陆港、空港联动机制,修订完善新一轮支持陕西中欧(亚)班列和航空客货运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筹备好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积极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力争全年陕西中欧(亚)班列开行量占全国比重稳定在20%左右。持续开展“陕耀全球”拓市场抓订单活动,开拓RCEP区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国自贸伙伴等新兴市场,深耕中亚、西亚、俄罗斯市场,加强与三星、益海嘉里等企业合作。出台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措施,完善链式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等工作机制,提升“投资中国·选择陕西”品牌效应。高质量办好丝博会、农高会,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省份和欧美日韩等合作,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省市联动招引和跨区域流转,完善项目落地保障和利益共享机制,切实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六是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筑牢发展安全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重点突出堵漏洞、强弱项,积极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快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和回迁安置房,支持各地通过发放房票进行回迁安置,有力开展“以旧换新”等系列促销活动,加快商品房去库存。用足用好置换债券、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的专项债券等化债政策,有效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加快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实施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专项行动,加大重大金融风险事项处置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管控,做好矛盾排查、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扎实推进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持续提高单产水平。统筹做好煤电油气运调节,优化电力运行调度,确保能源稳定供应。纵深推进攻坚三年行动,聚焦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矿山生产等重点领域,紧盯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作业过程、重点监管点位,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全面加强灾害防范应对,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和极端灾害处置。
七是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完善以产业链接为纽带的区域融合发展机制,持续发展壮大县域主导产业,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有效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实施西安—咸阳一体化年度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出台支持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优化完善西安都市圈组团发展体制机制。支持陕北加快布局发展芳烃产业,推动能化产业链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制定支持陕南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推进商洛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印发实施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若干政策措施,用好苏陕、津陕协作机制,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在发展首位产业基础上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编制县域发展规划导则,实施县域产业园区提升行动,推动更多政策、资金、力量向县域下沉。健全覆盖全体农户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支持“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新建设示范村500个。
八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突出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问题整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营造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生态。按照“四水四定”要求,加大黄河多沙粗沙区、渭北台塬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积极推广富平县“五水协同”治水经验。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常态长效开展秦岭生态保护监管,突出抓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扎实推进秦岭国家公园设立和秦岭国家植物园创建。深入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保护治理,实施秦巴山区汉江丹江流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纵深推进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精准管控春季扬尘等季节性污染,深化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深度治理。抓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制定省级碳达峰试点工作方案和碳足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高标准加快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实现重点领域企业能效水平分级管理全覆盖,确保完成“十四五”规划明确的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
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增进人民福祉。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抓实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积极谋划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度。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顺利实施,支持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总结推广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经验。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出台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实施方案,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支持县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及县域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实现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推进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计划。持续健全完善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配套政策、服务体系,及时实施分类救助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