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用好文博资源 打造趣味课堂
来源:陕西日报 2024-12-16 08:37
青少年在参加陕西历史博物馆“盛世壁藏”研学课程(资料照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盛世壁藏’课程自实施以来,共举办研学课程74场,受众1万多人。其中,线下活动72场,线上活动2场。”12月11日,陕历博研学教育员王静告诉记者。
如何让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建立馆校合作机制和多种多样的研学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青少年。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陕西历史博物馆“盘活用好博物馆资源 开展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盘活博物馆资源
“盛世壁藏”研学课程是近两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全力打造的馆校教育品牌。课程以唐墓壁画中的具体意象元素为主题,展示独具特色的服饰、精美的器物,让孩子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的资源包括文物及与其相关的保护技术、修复工艺、学术研究和考古发现等。利用好这些技术与成果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博物馆教育。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宝贵馆藏,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现了极高的审美价值。“我们希望发挥藏品优势,挖掘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结合点,推动‘殿堂’变‘课堂’。”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步雁说,唐墓壁画反映了唐代上层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真实状态。“盛世壁藏”研学课程就是依托陕历博丰富的唐墓壁画资源开发的。
“目前,‘盛世壁藏’研学课程开发了4个主题共8节课,内容包含唐代日常生活,以及壁画绘制和修复的科学。”王静说,“这一课程可以多手段、多角度、多侧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文化服务,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馆校共建发挥优势
“博物馆和学校合作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既符合教育需求,又开拓学生视野。”王静说。
陕西历史博物馆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充分发挥陕西文博资源优势,用趣味课题探究和实地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将各类文博资源串联起来。
课程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团队专家和学校教育团队合作开发,共同实施。研发团队依据相关规范制订馆校课程反馈机制,共享教研成果,并对课程整体进行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改进提升。
“为了使文物资源更好地面向青少年发挥教育作用,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成果共享将课程内容外延至省内相关博物馆、考古遗址等,有效整合文博资源,突出研学旅行‘知行合一’的课程特征。”王静介绍,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利用相关优势打造博物馆研学区域和精品线路等文化产品,面向广大青少年教育市场进行推广,让青少年深入了解陕西文化特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共享。
历史文化传向远方
11月22日,“丝路环游记”第一课《丝路寻宝记》直播活动在香港举办,7所学校的200余名师生实时在线观看并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教育员互动。
2024年,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之际,陕西历史博物馆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指导下,与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联合策划,面向港澳地区青少年推出“历史文化港澳行智慧云课堂——丝路环游记”系列直播课程。除了课程线上直播,陕历博还设计了暖场快剪视频、宣传海报、长图海报、课程任务单等多种物料,极大地提升了课程趣味性。
王静表示,“丝路环游记”旨在加强文化交流,向港澳地区青少年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当代价值。
陕西历史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蔡淋介绍,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享受到馆校合作的优秀成果,陕西历史博物馆借助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这个平台,通过开展“流动博物馆”“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将博物馆教育课程带进校园、带进课堂,并同步推出系列线上课程,进一步扩大受众覆盖面,让更多学生能够利用博物馆资源学习知识、开阔视野。
记者 赵茁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