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动能不断迸发 西安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西安晚报 2024-09-24 08:22

9月23日,西安市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5周年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西安高质量发展板块。75年来,西安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迸发。

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安经济基础薄弱,195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3.37亿元。经过近30年的发展,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35亿元。1952年至1978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

改革开放后,西安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198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58亿元;1989年跃上百亿元大关,达到109.38亿元;2004年,跨越1000亿元台阶后,又分别在2008年、2010年超越2000亿元和3000亿元,2012年达到4370.16亿元,1979年至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于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别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8000亿元和9000亿元,在2020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2023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12010.76亿元,经济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10位,居全国城市第22位。2013年至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1952年,西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5元,1978年为513元,1985年迈上千元台阶,2001年迈上万元台阶,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1年,依次迈上2万元至8万元台阶。202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128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加速升级

75年来,西安从农业为主逐步过渡到产业多元化发展,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根本性改变,构建起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多点支撑的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处于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呈“一三二”格局。随着国家战略布局,西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下,西安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第二产业主导转变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双擎拉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区域发展协调联动,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978年至1990年间,西安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5%,逐步成为全市主导产业,并且形成多点支撑的局面。

进入2000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城市形象变化明显,人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快速攀升,2012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13.4%和6.4%,较1990年分别提高8.5和5.9个百分点,成为这一时期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为主的“实力盘”。2023年,西安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1%,重点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25.9%;太阳能电池产量比上年增长1.6倍;集成电路圆片产量比上年增长1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7.7%和6.4%。

“三新”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西安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加速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全市“三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西安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和新亮点。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