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陕西高校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获奖数居全国高校第二

来源:西安日报 2024-06-28 08:36

近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此次陕西高校共21项通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15项、参与完成6项;主持完成的专用项目获奖1项。据悉,陕西高校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取得多年来最好成绩。

陕西高校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其中西安交通大学7项,西北工业大学4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各1项,获奖数占全省通用项目的83.33%,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连续两届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校马晓华教授主持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项目系统性突破氮化镓射频功率放大器核心技术,支撑了我国在5G移动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在主持完成通用项目中,西安交通大学7项,居全国高校第二,该校徐宗本院士主持的“弱观测成像反问题的L(1/2)理论与自适应正则化方法”项目实现我省国家自然科学奖数学领域零的突破。

西北工业大学4项(不含专用项目),居全国高校第七,该校杨益新教授主持的“水下低频探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在水声阵列低频稳健超增益基础理论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新型海洋安全保障技术发展和探测能力提升。

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主持的“智能网联车路系统与可信测试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促进了我国智能网联车路一体化技术发展,对推动我国汽车与交通行业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院士主持的“极端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在极端热湿和高原寒冷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新理论与新技术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对维护国家安全、助力建筑“双碳”目标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理工大学梁淑华教授主持的“极端服役环境用高压断路器触头制备技术及产品应用”项目开展了触头材料研发-应用验证-产品迭代的系统性研究,并在特高压输电工程以及大型水力、核能发电工程稳定运行,助力实现了重点电力工程关键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提质控量、突出实绩”的背景下,陕西高校成绩斐然,充分展现出高校在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创新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反映出近年来全省以秦创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牵引,带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有组织科技创新成势见效。(记者 任娜)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