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影市场火热 发展势头强劲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2-23 08:23
2月18日,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我国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超80亿元,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总观影人次达1.63亿。陕西春节档电影票房超2亿元,涨幅22.10%;观影人次466万,涨幅33.14%。西安市票房1.19亿元,位列全国第8。
春节假期,《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等影片深受陕西影迷喜爱。这些影片各具特色,烘托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看电影过大年”成为更多人的春节选择。
观影人次增多
2月18日晚,记者来到西安万达国际电影城凤城一路店,看到不少影迷正在排队检票。
影院值班经理陈昱江介绍:“今天是春节收假第一天,观影人数虽有所下降,但仍接近3000人次。
春节期间,陈昱江和同事们只调休了一天。他就职的影院有10个观影厅、4个特色影厅,共有1620个座位。春节期间,影院上座率很高,观影人次超过3.5万。
省电影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欢介绍:“2024年春节档,我国电影票价平均为48.89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6元。西安市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价平均为47.7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元,观影人次增加15.9万。”
西安市民杨先生春节期间带着家人看了3场电影。他说:“这些年,很多优秀国产电影惊艳亮相。春节档电影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热辣滚烫》。影片很励志,能引发观众思考,让我们爱自己、爱生活。”
《热辣滚烫》是贾玲执导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宅家多年的杜乐莹克服接踵而至的考验,开启滚烫人生的故事。《飞驰人生2》延续第一部的喜剧与热血风格。动画电影方面,《熊出没》系列电影首次闯入春节档票房三甲。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表示:“《熊出没·逆转时空》在色彩运用、情节构建等方面更加宏大、精良。影片加入更多人文关怀,如对人生观、财富观、职场生活等问题的思考,实现了创作上的新跨越。”
下沉市场火爆
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下沉趋势明显,三四线城市票房份额超54%,高于去年的50%,一部部光影佳作将欢声笑语传递至千家万户。
汉中电影院于1937年建立。2017年,影院全面升级,目前拥有5个影厅400多个座位。影院经理杨赟工作已有24年,见证了电影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转型,经历了中国电影从低谷走向兴盛的历史。他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机、DVD的普及,电影院一度被冷落。这些年,随着政策的扶持、国产电影质量的提升、电影院的升级,全国电影市场走向兴盛,观影人数不断增加。”
近年来,杨赟直观感受到春节观影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让人人都能看得起电影、进得去影院是汉中电影院几十年来秉持的宗旨。今年春节档,汉中电影院的票价为全国最低标准35元,观影人次突破1万,票房达40万元。
杨赟介绍:“今年春节档佳作云集,很多人选择二刷、三刷。收假后,《熊出没·逆转时空》单片上座率还能达到85%。”
清涧县紫金城影院春节期间观影火爆,3个厅的座位供不应求,观众得提前预约订票。影院工作人员张咪介绍,春节档观影超5600人次,票房收入22万元。
发展潜力巨大
春节期间,西安有近400家影院营业,除万达、大地、横店等国内知名院线品牌外,本土品牌也取得亮眼票房。盛典长安院线作为陕西唯一本土城市院线,2024年春节档票房较去年同期上涨55%,旗下13家直营影院长安国际影城票房合计1025万元。
长安国际影城盛安广场店店长王肖粤介绍:“我是2021年到西安市电影公司上班的。那时,盛典长安院线旗下只有三四家电影院,这几年已快速发展至13家,影院数量在西安位居第一,票房排在前三。未来,我们计划在其他市区也建设直营影院。”
拥有本土院线品牌对本土电影发展有助推作用。王肖粤说:“陕西出品的电影,我们会考虑优先排片,同时,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对接,给观影群体优惠政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陕西电影在影院上映。”
曹欢介绍,陕西本土影片每年能有几十部拿到电影龙标,但多数制片人担心票房不佳、宣发费用昂贵,最终选择将电影在网络平台和电影频道播出。每年,陕西电影在我国电影频道播放的数量可以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但在院线上映的陕西电影却不多。
这些年,陕西本土涌现出不少好的影片。电影《柳青》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拨浪鼓咚咚响》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树上有个好地方》获第19届华表奖优秀少儿题材影片奖。
“春节票房的大卖,增强了电影行业的信心。陕西是文化大省,有庞大的观影群体,未来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很巨大。”曹欢认为,“陕西可以出台优惠政策,从外地引进大制片公司,对院线电影给予资金补贴,鼓励本土电影在影院上映。这对‘西部影视’文化品牌建设、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大有裨益。”
记者 师念
记者手记
“最火春节档”的底气
柏桦
8天、80.16亿元、1.63亿人次。2024年“史上最火春节档”凭借票房、观影人次及场次3项关键数据创下中国影史新高。
无“烂片”的口碑、自带热度的话题、电影市场的下沉和观影群体的扩大,是春节档票房创新高的基础。新高的背后,是中国文艺作品创作质量的提升、文艺生态的改变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10年春节,7天收获1亿元票房的影片改变了中国电影院春节闭店的习惯。2013年春节,首部单日票房过亿的华语影片《西游·降魔篇》成就了7.8亿元票房的春节档。10余年间,从7.8亿元到超80亿元,春节档成为中国电影市场重要且“吸金”的档期之一,影响着电影市场的全年走向。这一系列变化中,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春节文娱消费习惯和腰包鼓了后还要“富脑袋”的精神需求,不变的,是团圆欢聚的节日文化内涵。
2024年春节档,家庭式多人观影占比提升,创历史新高;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增至58.9%,达5年来最高。春节期间全家一起看电影成为“新年俗”,在各年龄段观众中扩散,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这是电影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反映出春节全民“大迁徙”下文化消费市场的“上行”、新文化消费群体的崛起。
需求决定市场,内容决定票房。从曾经主打爱情喜剧的贺岁档到如今题材愈加多元的春节档,从千篇一律的新片发布会到屡上热搜的直播间、短视频电影宣发方式,时代发展改变着大众对于电影的审美和价值期待。聚焦挑战自我的《热辣滚烫》、展现永不放弃精神的《飞驰人生2》等目光向下、关注普通人喜怒哀乐的现实题材影片,用真诚的创作态度、不俗的作品质量和充沛的情绪价值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为2024年春节档赢得“史上最火”的桂冠。
今天的中国,不乏精彩的故事,需要的是精彩的讲述。“史上最火春节档”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