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洋县:25年间对外输出朱鹮种源超300只
来源:西部网 2023-10-23 16:33
洋县作为朱鹮的重新发现地,从孤羽7只,到如今千鸟竞翔,朱鹮保护工作已走过42年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朱鹮的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范围也在逐渐扩大。25年间,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外输出种源超过300只,建立易地朱鹮种群近10余处,使全球朱鹮濒危的局面基本得到了缓解。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图片由刘义提供)
多年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探索就地保护和人工饲养并举的保护模式,同时,加强野生朱鹮及栖息地保护和朱鹮再引入工作。1990年,洋县正式建立朱鹮抢救饲养繁育中心,标志着朱鹮种群快速发展和向外拓展的开始。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繁育中心在朱鹮的饲养、繁育和野化放归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有计划地解决了朱鹮易地饲养、放归野外需求,朱鹮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且数量稳定增长。
自1981年起,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继为北京输送朱鹮幼鸟个体6只,1986年北京建立了朱鹮易地保护的首个朱鹮人工种群。2002年,为预防重大疫病疫情给朱鹮造成毁灭性不测后果,为陕西省珍稀动物抢救中心提供了60只朱鹮个体,建立了陕西省第二个朱鹮人工饲养基地。同时,派出2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基地的朱鹮人工饲养工作,并为基地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
1998年到2018年,中国政府先后将11只朱鹮作为国礼赠与日本和韩国,从此在国外建立了朱鹮种群,架起了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
2013年,为探索朱鹮在高寒地区适应性研究,拓展朱鹮分布范围,实现陕西省秦岭以北朱鹮野化放飞十年规划,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为铜川耀州区,宝鸡千阳湿地、渭南市华州和临渭区、西安市蓝田县、延安等地提供野化放飞种源100余只。
2018年至2023年,朱鹮保护区先后向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等地提供种源80余只,用于探索研究朱鹮在高寒地区气候和沿海地区食物的适应性,并恢复朱鹮的迁徙本能。
朱鹮在稻田中觅食。
洋县因朱鹮而闻名,朱鹮也因洋县而复壮,40多年来的护鹮历程,洋县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绿色循环之路。作为友好的“使者”,朱鹮带着洋县的期许飞向各地,飞出国门,易地扎根,自由翱翔,繁衍生息。
(供稿单位:汉中市洋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