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聚焦优势资源 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2023-07-13 13:34
如何摆脱油气、能源、炼化、化工等领域高端阀门过分依赖进口的窘境?
如何在创建延安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工作中找寻发力点?
如何做强产业链,让延安苹果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
如何写好“土特产”文章,将“延安小米”写进中国故事?
7月10日至11日,2023年二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陕北片区)活动走进延安。一个个项目生动展示了延安如何聚焦优势资源,以项目谋划、项目建设引领具有延安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2022年2月,鑫天益高端阀门研发生产项目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西安举行;2022年4月,鑫天益智能制造产业园高端阀门项目在延安高新区正式开工……这些时间节点被项目负责人陈天佑清楚地记录在项目推进表上。
7月11日,陈天佑在已经封顶的厂区,向观摩团介绍项目投产之后将为当地带来的利好:“该项目一期计划于今年10月建成投产。项目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高端阀门5万吨,产值约25亿元,年税收贡献约2.3亿元,解决就业500余人。”
一直以来,延安市聚焦煤炭电力、能化装备制造、苹果、小杂粮、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链谋划实施项目,不断推进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瞄准创建延安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目标,按照物流集聚区、辅助功能区、综合服务区三大功能定位打造,招引国内头部物流企业入驻……延安智慧物流产业园,目前已吸引中通快递入园发展,力争建成西北地区快递物流集散中心。
“目前,延安智慧物流产业园已具雏形,有中通、韵达入驻,正在加快对接极兔、EMS、京东等快递物流企业入园发展,物流园的集聚效应将对区域内产业转型、产业融合及产业链延伸产生极大带动效应。同时,为甘泉乃至周边农特产品上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甘泉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典军介绍。
八千里豆制品系列、洛河川肉制品系列、美水沟杂粮系列、甘美矿泉水系列等17个特色产业入园发展,延安小米、辣椒酱、精酿酒等3个项目年内均可投产运行……7月11日,走进甘泉县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及配套产业园,园区内涌动着加速发展的朝气。
在延安小米精深加工项目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加工设备调试和生产准备工作。该项目于2023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3600万元,新建年产2万吨小米精加工、年产1000吨小米粉深加工2条生产线和恒温仓库等附属设施,全面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2亿元。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延安市政府为构建小米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联合陕西粮农集团在甘泉投资建设这处生产基地,合力打造‘延安小米’品牌。我们加大小米精深加工的产品研发投入,联合江南大学、西北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试验20多次,技术难题已基本攻克,正申报专利1项,后续将围绕口感和营养优化持续研究。”陕西粮农谷添力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潘斌介绍。
今年以来,延安市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树牢大抓项目、大抓服务、大抓效能鲜明导向,落实周“解扣”制度,推动实现重点项目“多库联通”,充分发挥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和“项目专员”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项目管理工作水平,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上半年,延安市共谋划项目704个,总投资5003.4亿元;储备项目133个,总投资1068.6亿元。2023年开工项目215个,总投资1499亿元;预计年底建成投产项目200个,总投资820亿元。年度谋划储备项目投资和规模分别达到新开工项目的3.89倍和4.05倍。
“今年以来,延安坚持以‘加减乘除法’谋划储备项目,创新建立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截至6月底,24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95.8%,344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95.4%。下一步,延安将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实行重点项目‘多库联通’,确保谋划储备项目数量保持在开工项目的3倍以上,让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延安市市长严汉平说。
记者 王婕妤 王姿颐
项目简介
① 甘泉县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及配套产业园项目。图为7月11日,正在调试阶段的小米精加工生产线。 记者 张辰 摄
② 7月12日,位于延安市高新区的鑫天益高端阀门研发生产项目建设现场。 记者 母家亮 摄
③ 已基本完工的中通快递陕北(延安)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项目厂房(7月12日摄)。 记者 母家亮 摄
甘泉县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及配套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总投资7.1亿元,年度投资1.75亿元,依托甘泉县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和资源要素优势,全面建设以豆制品、果蔬杂粮、禽蛋制品、酒水饮料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区。目前,该项目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及配套设施、卤肉制品生产线3条、纳豆生产线1条、矿泉水及果汁饮料生产线7条、一次性餐盒生产线2条、一次性塑料袋生产线5条、智能植物工厂1座。剩余的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年产2万吨小米精加工生产线、精酿苹果酒生产线、辣椒酱生产线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24年全部建成投用。项目建成后,预计亩均产值330万元,亩均税收10万元,带动就业约600人。
鑫天益高端阀门研发生产项目
该项目于2022年4月开工建设,建设高端阀门智能工厂、研发中心及配套辅助设施。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球阀、蝶阀等五大类高端阀门。该项目突破了国外高端阀门的技术封锁,实现关键阀门国产替代。其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油气开采、精细化工、管道运输、化工医药等领域,可满足延长石油、长庆油田需求并出口海外,对进一步做大做强以能源化工为主的能源配套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一期计划今年10月建成投产。
中通快递陕北(延安)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于2021年7月开工建设,占地100亩,新建流水线1条、一栋3层快递分拣车间、一栋2层快运分拣车间、一栋6层综合倒班楼以及其他附属设施,安装装卸货伸缩机109套、装卸货大件摆轮分拣机21套、小件双层交叉分拣机2套,预计年发件量1.8亿件,进件量3亿件。该项目亩均投资250万元,建成后,可满足北至内蒙古,西至甘肃、宁夏,东至山西范围内的快递物流需求,预计亩均产值1150万元,亩均税收10万元,带动就业约1000人。目前,分拣车间主体工程全部建成,综合倒班楼加快精装修,预计8月全面建成投运。
(记者 陈宏江 整理)
记者手记
在项目服务保障上下足功夫
陈宏江
项目的落地建成,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服务保障和政策支持。连日来,在一个个高质量项目观摩点,项目相关负责人都会提到优质的服务保障。
项目建设,重在保障、成在服务。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上下联动抓、部门协同推、大家一起上,强化政策服务保障、要素服务保障和工作服务保障,切实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
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我省强化政策服务保障,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围绕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工业增长等10个方面,出台50条综合性政策措施。
为切实加强政策服务保障,榆林市印发《榆林市2023年重点项目资源规划要素保障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每周调度、市县联审、统分督导、限时办结、进度月报”工作机制,精准高效推进各项用地报批工作。
强化要素服务保障,要坚持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始终想在项目前面、走在问题前面,解决好项目“融资难”“用地难”问题,推动项目与资金有效对接,加快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倾斜。
在强化工作服务保障方面,延安市以“加减乘除法”谋划储备项目,创新建立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营商环境月反馈、经验做法季交流、作风能力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各类手续办理进度。
开工项目看进度、在建项目看服务、投产项目看成效。以此次观摩为契机,有关部门要持续强化服务保障和督导考核,在项目服务保障上下足功夫,推动未开工项目尽早开工、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在建项目早日建成,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观摩者说
汉中市委书记 张烨
近日,我们集中观摩了陕北高端能化、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和加工业等项目,切身感受到兄弟市比学赶超抓项目、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的奋进态势,立足资源优势谋项目、依靠科技赋能提质效等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坚持链式思维,做强园区承载,强化科技创新,加大招商引资,扩大民间投资,全力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更多汉中力量。
渭南市市长 陈晓勇
本次在陕北片区观摩了农业种业、特色产业以及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项目,这些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在抓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项目,一是体量都很大,具有规模效应,对整个产业链的拉升具有重要作用;二是科技含量非常高,与数字智能、科技创新的结合十分紧密,与当地产业基础和需求的结合也很紧密。渭南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陕西煤化工能源基地。今后,渭南将锚定“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这个总体目标,在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工业产业升级、守好生态保护红线上持续用力,全力推进渭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科技厅厅长 姜建春
榆林是我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本次重点项目观摩中,我们看到,由于科技赋能,陕北的传统能源基地已经变成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能源基地,作出了很好的示范。目前,榆林正以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引领,积极探索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示范区的创建,还需要更多科技支撑。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围绕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实施更多科技专项,提供更大支持,为国家能源安全、陕西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省商务厅厅长 杨淼
此次参加重点项目观摩,总体感受是,项目质量非常高、招商引资项目占比高。这次实地和视频观摩的40个项目里,有34个是招商引资项目。下一步,省商务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三个年”活动,更加注重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谋划,更加注重已签约项目的服务保障,更加注重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记者 孙鹏 刘居星 整理)
建设者说
鑫天益高端阀门研发生产项目负责人 陈天佑
鑫天益高端阀门研发生产项目于2022年4月开工建设,建设高端阀门智能工厂、研发中心及配套辅助设施。项目购置进口品牌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立式车床、综合性能试验台等先进设备和系统258台(套),采用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装备,实现加工、存储设备的智能化,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油气开采、集输、加工等领域。该项目亩均投资286万元,建成后,预计亩均产值1000万元,亩均税收65万元,带动就业约800人。目前,项目主体已封顶。项目一期计划今年10月建成投产,项目预计于2024年全面建成。
甘泉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 陈典军
甘泉县工业园区是延安市禽豆制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也是省政府确定的第一批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目前建成区已达2295亩,入驻企业34户,2022年实现产值24.1亿元。甘泉县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及配套产业园是甘泉县首位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7.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建成投用5万平方米,产业加速集聚为甘泉县打造全省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示范县注入新动力。下一步,园区将继续坚持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创优发展环境,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引企入园力度。
陕西粮农谷添力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 潘斌
延安小米精深加工项目是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延安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旨在扩大“延安小米”公共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强以小米为主的特色杂粮精深加工产业,提高小米衍生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该项目于2023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3600万元,新建年产2万吨小米精加工、年产1000吨小米粉深加工2条生产线和恒温仓库等附属设施,全面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2亿元。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建设期间已完成“延安小米”购销总额6000万元,订单种植1800亩,年内预计实现销售额1亿元。
(记者 王姿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