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要闻

陕西泾阳:“ 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陕西农村报 2021-04-20 10:2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泾阳县把家庭农场、合作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业创新的主阵地,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创新的群体越来大,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农场“菇”香飘,“新农人”创业故乡好

四月芳菲,暖意融融。走进泾阳县菇鲜惠家庭农场的连幢大棚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菇棒,空气中淡淡菇香弥漫,农场总经理崔小卫正带着菇农们采摘新鲜的平菇。

7b38fde4a979bbad3c6596c1284d5b40.png

崔小卫在整理菇棒

“现在吃火锅的人多了,这些平菇、木耳被卖到火锅店、超市,增加村集体收入。预计这一期可采摘3000多斤,平均每天用工有10人左右。”崔小卫说。

在家乡人眼中,崔小卫是个非常有经济头脑的回乡创业大学生。他认准了秋冬季平菇及木耳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一门心思要做实、做大、做强。经过多次考察调研,于2018年成立了崔氏惠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后更名为泾阳县菇鲜惠家庭农场),合作社通过“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流转附近群众土地的同时,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务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扶贫合作协议书”和“用工协议”,为当地群众提供装袋、采菇、分拣和晾晒等就业岗位近30多个,人均务工收入达3000多元,村集体入股年分红6万,使当地群众有了长期稳定性收入。

“农秀才”的农机更新换代印证时代变迁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采用智慧农业、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什么时间作务、施多少肥、浇多少水等,都是智能化自动化操作,一个人可以管理上千亩土地、上千头牲畜,农业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程度大大提升。” 说起这些年农业生产的变化刘武不禁感慨道。

14c07493c0e11bc59c6ebdc741f229e3.png

刘武在小麦收割现场。(资料图片)

今年55岁的刘武是泾阳县桥底镇褚牛村人,2014年,成立泾阳县键潍家庭农场,主要经营小麦良种繁育,病虫害专业防治,农资供应,农机服务,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服务项目。他逐年流转土地,通过半托管和全托管的方式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道路。目前规模种植粮食面积达到15000多亩,其中流转面积8300亩,托管农户土地7000多亩,带动周边发展吨粮田6000余亩,创产值近10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农机大院以及两栋标准化粮食储存库房和修理车间。走式喷雾器、植保无人机、大中小型拖拉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旋耕施肥播种机……各种现代化农机器械一应俱全。“农场要为种粮大户和农民的粮田服务,服务内容从播种、开沟到施肥、打农药等一应俱全,而种粮都讲究抢收抢种,要搞好农业服务,都靠这些高效农机”刘武说。

如今,键潍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积极服务和带动了当地农户,为附近贫困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成为了助农增收的一股有生力量和泾阳县现代化农业的一面崭新的“金字招牌”。

这个“新农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改变农村现状、发展现代农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泾阳县卓飞家庭农场的总经理姚长玲信心坚定。

15年前,她已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敏锐嗅觉,承包600亩土地,成立卓飞家庭农场,这是一个以有机水果、蔬菜种植、农产品储存加工、畜禽养殖为龙头,以育苗研发、肥料生产、沼气产出为体系,集合畜菜果有机生产为一体的循环农业产业化农场。通过“公司+农场+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带领当地农民一同致富。经过多年的发展,她的家庭农场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130余人,辐射附近7个村镇的全县龙头企业。拥有标准化猪舍26栋,年销售商品猪15000余头,基地种植阳光玫瑰500亩,年销售果品130吨,总销售额4000万元。

“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家庭农场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搞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家庭农场发展,也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姚长玲说,“下一步,我们计划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服务业‘三位一体’的综合经营模式,让农场带动更多农民尽快致富,带动更多农民过上有稳定收入的新生活。”

cbad62d26296d6f365754da332545bc0.png

姚长玲在查看葡萄树长势

像姚长玲这样的 “新农人”在泾阳县还有很多,他们把农业作为职业,怀揣改变农村愿望,将现代要素投入农村,推动了农业向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迈进,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弄潮儿。(通讯员 赵瑛 李苗 记者 王琦)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