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深化“五育融合”开学季教育教学观察活动

来源: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 2025-02-17 15:4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谋划好“十五五”教育目标,围绕西安市教育中心工作和教育改革热点,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开展深化“五育融合”、开学季教育教学观察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科学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数字赋能提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体育与健康等六大主题,涵盖新城、碑林、莲湖等11个区县、开发区,各类学校(含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34所,教育教学观察240节,奋力服务西安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

2月14日,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带领市教科院全体教研员走进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西安市第一中学、西安市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城区实验幼儿园、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等六所校园,开展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开学季教育教学观察活动。碑林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陶伟东,莲湖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尹钰,高新区教育局教育管理发展中心主任刘鑫,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婷,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翟雪媛等领导及相关区县教研员参与活动。

学校科学教育特色

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西安市第一中学、西安市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城区实验幼儿园、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等学校领导介绍了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的特色与亮点。

图片

图片

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秉持“尊重个性,求是创新”宗旨,建立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1000平方米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真创微美”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科学素养和原创力。学校创新育人方式,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承办国家级、省级科创赛事,学生屡获佳绩。

图片

西安市第一中学追求“眼中有人的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作为特色和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建成2600㎡科学教育场所,利用知名高校资源,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建设50门特色课程,注重科学活动和创新实践,学生获奖600多人次,教师获优秀指导称号,科学教育成果显著。

图片

西安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数字化赋能科学教育,将科学思维融入专业技能培养,依托数字化平台推动改革,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模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发挥新科技优势,促进评价方式多元化,继续扎根职业教育,培养“懂科学、会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图片

新城区实验幼儿园秉承“科技启迪未来”理念,重视科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打造科技长廊、科学发现室等探索空间,配备丰富实验器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科学环境,将科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态度和能力。

图片

雁塔区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构建“课程+活动+实践”科学教育体系,优化基础课程,实施跨学科融合课程,创新科学评价体系,创建数字教育环境,开展多彩科技活动,引进科学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各校在科学教育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致力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图片

科学教育主题观察

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老师王华清执教的小学科学《玩沙子》一课。游戏激趣、评价增趣。教学中,王华清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常见且有趣的沙子上。通过“猜盲盒”游戏,巧妙引导学生通过触摸猜测,激发学生研究沙子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即时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开启科学思维大门。贴合主题的AI智能学伴,拼合沙子图片的使用,不仅实现了发布学习任务,而且实现了课堂教学趣味评价,有效地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信心与兴趣。游戏激趣、评价增趣。教学中,王华清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常见且有趣的沙子上。

探究为基、思维为核。在探究沙子外部特征时,王华清特意为学生提供粗砂和细砂进行对比研究,帮助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了解两者的异同,通过不断对比,深化学生对沙子多样性的认识,提升比较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教学从探究沙子特征,到制作沙漏,再拓展到沙子的用途及沙雕沙画艺术,层层递进,特别是制作沙漏环节,学生需要依据之前所学沙子的流速特点,思考如何调整圆孔大小或沙子数量来控制沙漏时间,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学生探究充分、思维活跃。

图片

图片

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老师王璇执教的九年级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一课,凸显物理课程育人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整节课堂沉浸在实践探究的氛围中。

王璇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猜想,通过实际现象观察产生认知冲突,通过问题环环探究引领思考深入进阶。课堂伊始,通过观察“奥斯特实验现象”引发猜想:磁场对电流是否有力的作用?这一细节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提出合理猜想的科学教学意识;通过“观察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提出线圈为何不能持续转动,利用矛盾现象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深度思考辨析。通过电动机模型建构将抽象原理(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转化为具象装置,物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教育理念。在研究分析现象、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课堂教学交流环节设置“在实验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获。本节课通过学生亲历观察提问、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实验探究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学习环节,感悟科学研究的思维实践过程和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精神。

图片

图片

西安市第一中学化学正高级教师蔡晓凡执教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蔡晓凡以学生假期实践作业搭建分子模型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空间结构;以模型解析为抓手,得出分子空间结构的概念;以模型探究为突破,融合数学知识进行分子模型表征;以分类思想为引导,理清不同类型分子的结构特征;以科学研究方法为思路,了解测定分子结构的现代科学仪器。

课堂上蔡晓凡大胆实践探索,整合学科教学内容,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建立学科间联系,综合利用学科知识进行学法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解构并建构教材内容,聚焦学科间知识链接,教学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凸显了学科方法引领,落实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蔡晓凡巧妙地融入了信息技术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本节课尾声,蔡晓凡带领学生回顾了整节课的学习历程,强调了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主动寻找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图片

图片

西安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老师白洁的《初探 Python》信息技术课,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前沿的科学视野和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编程之旅。

本节公开课凭借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教育理念,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范例,主要亮点如下:

一是情境素材丰富,拓展了科学视野。课程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与 Python 编程深度融合,通过图像分类、音乐指挥家的 3D 人脸捕捉和飞向太空视频等生动案例,展示了 Python 在 AI 模型训练中的强大功能。这些情境素材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科技探索的热情,为学生打开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

二是人机互动创新,优化了学习体验。白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入人机互动环节,借助浦育平台和 UMU 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编程乐趣。通过与大模型的实时互动,学生快速掌握 Python 编程技巧,逐步克服对代码的恐惧。同时,教师通过视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强化了知识的应用价值,提升了课堂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是教学过程扎实,培养了关键能力。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为什么学”到“学得怎么样”,逐步深入探究 Python 编程与人工智能的奥秘。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通过互动、实践和项目驱动,主动参与知识构建,提升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图片

新城区实验幼儿园大二班小朋友向老师炫耀自己会取快递的新能力,市级教学能手黄佳钰迅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科学领域认知水平,以“菜鸟驿站”游戏形式,开展了数学“坐标定位”的学习。活动中,黄佳钰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幼儿不仅理解快递取货码的含义,并表述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引导幼儿能够根据物体所在位置编写取件码,通过模拟菜鸟驿站游戏,感受到数字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选材贴近幼儿生活,教学方法得当,教师教态自然,语言规范,环节设计层次分明,体现出新城区实验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高水平,为幼儿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

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老师吴文杰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备课,聚焦差异性学情分析、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差异化问题设置与学习任务序列设计、差异性作业设计,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优势,不断补足短板。探索特需儿童课程本位评估的实施策略,夯实特需儿童学业发展进程。课堂中能注重运用谱系学生视觉注意的优势,借助实物、图片认识种子特点,搭建语言框架练习表达,突破核心障碍。

图片

随后,教研员深入课堂,对各学科进行了课堂观察,并进行了研讨,践行“人人都是科学老师”理念。

2024年12月25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会议讲话中指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站在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推进、社会各界共识度不断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正迎来难得历史机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更加重视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更加聚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加关注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以扎实举措和实际成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教育部办公厅于2025年1月印发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西安市教科院在西安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将进一步在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上开新局、谋新篇。

图片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