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为何脑藏“梗死灶”?——经开院区心血管内科“心脏探秘”锁定元凶,西安市中心医院首例可降解封堵器破解青年健康谜题

来源: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5-11-14 09:20

近日,一位年仅39岁的患者因高血压入院,却在后续检查中发现大脑中存在多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年纪轻轻,为何脑部会出现梗死信号?西安市中心医院经开院区心血管内科团队展开了一场精准的“心脏探秘”,最终发现病根源于心脏内部一个先天性的结构问题——卵圆孔未闭(PFO),并成功运用全院首例可降解卵圆孔封堵器为患者解除了隐患。

高血压入院检查牵出“脑梗”线索

患者庞先生因发现血压明显升高入住西安市中心医院。在为其进行全面的病因筛查时,头颅影像检查结果出人意料地提示存在多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这一发现引起了医生的高度警觉:对于一位血脂、血糖均正常,且颈部血管、头颅血管MRA均未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年轻患者,脑梗死的病因究竟何在?

精准溯源心脏“隐秘通道”浮出水面

726b22d28f56ac0b801eb94881413575.png

面对疑点,吴冠吉团队决定从可能引起“反常栓塞”的心脏结构入手。右心声学造影(发泡实验) 结果显示,患者心脏存在大量(III级)的右向左分流,强烈提示心脏内部存在异常通道。随后的 “金标准”检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清晰显示,导致分流的正是卵圆孔未闭。这条心脏房间隔上的“小缝隙”,成为了微血栓进入脑动脉的潜在路径,解开了年轻患者出现脑梗死病灶的谜团。

未来之选可降解封堵器“功成身退”

明确病因后,封堵治疗是预防再发的关键。在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后,患者基于对未来长期生活质量的重视,主动表达了希望使用可降解封堵器的意愿。医疗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尊重并采纳了患者的这一选择,为其植入了生物可降解封堵器。这款创新器械在植入后,能像“可吸收线”一样,在完成组织修复的使命后,于数年内在体内逐渐降解,最终被自身组织完全替代,实现了“介入无植入”的先进理念,尤其适合对未来有长远规划的年轻患者。

7b0ee5f54b481eb4bd3cf1e475356de1.png

技术新篇成功开启“可降解”心时代

此次医院首例可降解封堵器的成功植入,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根治性的理想方案,更标志着我院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上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台阶。通过精准溯源病因与前沿技术相结合,西安市中心医院未来将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先进的治疗选择,用科技守护患者的健康未来。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