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心医院近日诊疗一例少见人体寄生美丽筒线虫病
来源: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4-08-12 16:00
美丽筒线虫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的口腔及食管粘膜和粘膜下组织,偶可寄生于人体引起美丽筒线虫病。人体寄生的最早病例是由Leidy(1850)于美国费城及Pane(1864)于意大利分别发现。此后世界各地陆续有散在病例报道。我国自1955年在河南发现第一例病人后,迄今报道已逾百例,主要散见于长江以北地区,山东报道最多,西北地区鲜有相关报道。近日,西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协助消化科共同诊疗一例人体美丽筒线虫病。
35岁的男性患者,于2024年8月1日来医院就诊。自述半月来出现无明显诱因恶心、干呕,每日3-4次,伴胃部持续隐痛,进食后尤为明显。患者无发热,无反酸烧心等其他症状,既往体健,无饮酒及吸烟史。
行胃镜检查时,发现患者食道黏膜表面有线状隆起,黏膜下有棉线样虫体游走,初诊为寄生虫感染,但未能取出虫体,遂收治该院消化科。消化科紧急联系检验科并提供胃镜图片,以期对寄生虫类别做出初步鉴定。检验科高度重视,随即安排科里经验丰富的检验技师对图片仔细辨识,结合患者病史及生活习惯,初步鉴定该寄生虫为美丽筒线虫,并及时向消化科提供了佐证资料。
患者入院后行基础检查。头腹部CT,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超敏CRP、生化检验均未见异常,嗜酸性粒细胞未升高,便隐血试验为弱阳性。
2024年8月5日,对患者再行无痛胃镜诊疗,于食道距门齿35-38cm左侧壁黏膜下查见一寄生虫活体,遂用活检钳整体钳出。为明确该寄生虫虫种,消化科将虫体送至检验科做进一步鉴定。
经胃镜取出虫体
经测量,虫体长约46mm,宽约0.3mm,虫体纤细,乳白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表皮有横纹,头端表皮有大小不等、纵向排列凸起的花瓣状表皮突,前端两侧有1对乳突,其后为波浪状侧翼,口小,有头乳突,尾端不对称,钝锥状,略向腹面弯曲,虫体特征完全符合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雌性成虫特征。
美丽筒线虫虫体
美丽筒线虫显微镜下结构
致病与预防
美丽筒线虫的终宿主广泛,主要为牛、羊、马等反刍动物,以及家猪、狗、鼠等哺乳动物,人偶可为终宿主。其幼虫在中间宿主包括粪甲虫、蜚蠊、蝗虫、天牛等昆虫体内形成囊状体,人通过食用或饮用了被囊状体污染的食物和水而致病。成虫可在上下唇、舌、咽喉、食管等部位寄生,人体寄生后出现的症状如异物感、爬行感或隐痛多是由于虫体移动对局部的刺激所致,曾有口腔粘膜寄生病例报道。
该病例患者系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农民,居住农村,家有养猪。无食用昆虫史,但曾有饮用生水的习惯,推测该患者可能因饮用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生水而致病。本病以查见成虫虫体而确诊,无需特殊处理,取出虫体症状即可消失。日常应着重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昆虫类,不饮用生水及食用被污染的生菜等。
西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作为重要的临床医技科室,始终秉承“精准医疗、质量为本”的服务宗旨,按照ISO15189体系要求开展各项工作,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准确、快速的检验服务,为临床精准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