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逅秋日美味 这些人群不宜食用!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 2023-11-01 09:10
“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上佳季节,别有一番“蟹螯即金液,乘月醉高台”的情趣。当然,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关于吃螃蟹的小知识还有很多,除了掌握吃螃蟹的禁忌,另外,也需要注意部分人群不宜食用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哪些人群需要谨慎吃螃蟹?
1、外感风寒、发热患者。
伤风感冒、发热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且此时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吃螃蟹容易过敏,反而使感冒难以治愈或病情加重。
2、脾胃虚寒者。
《神农本草经》云:螃蟹性寒、味咸,归肝、胃经,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清诸热、散瘀血等功效。螃蟹是寒性食物,脾胃虚寒的人如果吃了螃蟹,会阻碍中焦气血运行,引起肠胃不适,加重病情。
3、孕妇。
螃蟹是寒性食物,吃多了可能会引起胎动,严重时甚至会增加流产的几率。所以,建议孕妇尽量不吃或少吃,尤其是在孕早期尽量不要吃螃蟹。
4、易过敏体质者。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种异种蛋白会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组胺等介质释放,导致过敏反应,从而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咽喉部异物感、皮肤瘙痒、全身皮疹的症状,甚至会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此外,患有皮炎、湿疹、癣症、疮毒等皮肤疾病者也要慎食,是名副其实的“发物”,故易过敏体质者应慎吃螃蟹。
5、慢性病患者。
螃蟹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而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高血脂症等慢性病患者,其胆固醇升高会加重疾病进展,应少吃或不吃螃蟹,尤其是蟹黄。同时,螃蟹是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进食后会使尿酸水平升高,因此痛风发作期不建议食用,痛风缓解期也尽量少吃,实在想吃最多尝一个,同时要减少其他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6、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肝炎患者由于胃黏膜水肿、胆汁分泌失常导致消化机能减退,而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易消化吸收,致使食物易滞留肠道,往往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而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摄入高蛋白都会增加肾脏的负荷。因此,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尽量少吃螃蟹。
要了解如何搭配和调味,如果实在爱吃蟹,又怕伤脾胃,怎么办呢?记住以下几个吃蟹的“黄金搭档”,既可以平衡寒性,又能增加风味。
1、 螃蟹与紫苏、生姜、葱。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能散寒解表、降逆止呕。葱味辛、性温,归肺、胃经,能发表、通阳、解毒。在我们烹制螃蟹的时候,可以搭配性温热的食药材,如紫苏、生姜、葱等,既能降低螃蟹的寒性,同时也可以提升螃蟹的鲜味。
2、螃蟹与黄酒。
黄酒性温,能暖胃活血、通经活络,食蟹时佐以黄酒中和寒性,同时黄酒中丰富的氨基酸和酯类物质可以提升蟹肉的鲜味。所以正确的吃法,要吃一口螃蟹,喝一小口黄酒哦!
3、螃蟹与醋。
李时珍赞云:“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螯,略赏风味”。烹饪螃蟹时加入适量食醋,可以去腥提香,还可杀菌,简直相得益彰。
4、螃蟹与红糖姜茶。
生姜性温热,红糖暖胃祛寒,吃完螃蟹后趁热喝下一杯红糖姜水,发一身汗,体内的寒气便会消散,肠胃也会觉得格外舒服。
“不食螃蟹辜负腹”,秋深,菊黄,蟹肥,此刻嗦蟹最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