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ECOM)治疗救重症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显成效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1-16 10:42

2022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利涛作为首批派驻专家赴青海省人民医院开展工作。与他同行的还有医院神经学科、心脑血管学科、麻醉学科等六位专家。这是国家加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有力举措,也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一附院”)充分发挥区域引领作用的深入实践。通过平移西安交大一附院先进医疗技术、系统整合、资源共享、扩大优势学科,将青海省人民医院打造成区域内综合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诊疗标杆,建设成专科特色突出、诊疗技术先进的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

自进驻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后,郭利涛充分了解科室现状和实际需求,迅速全面开展工作。除带组查房、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开展讲座外,还在临床诊疗中开展重症颅脑超声、重症胃肠道超声等新技术,加强在临床诊疗中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并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全面带动。

e7dcec854dc14b6e55e70a3b01386b38.png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重症患者救治的有力武器,是重症医学科的支柱技术之一,也是一所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的体现,特别在新冠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派驻专家,郭利涛将协助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好体外膜肺氧合(ECOM)技术作为在青海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郭利涛和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一直在做着准备。

1d275085f1567c214f522e4a71514ca5.png

2022年12月7日,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患者病情进展快,常规治疗手段难以改善其氧合等情况,经科室讨论决定启动体外膜肺氧合(ECOM)治疗。

12月7日下午,在郭利涛的指导和协助下顺利转机开始V-V ECMO治疗,转机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改善。这是青海省人民医院首例V-V ECMO,为了让当地医护人员尽快熟悉、掌握这一救命技术,郭利涛和科室医护人员更是守在床旁进行监测、调整,并在ECMO的管理过程中制定方案,在ECMO的上机、更换膜肺、患者转运、撤机及ECMO的全程规范化管理过程中手把手带教,并针对相关并发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将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的ECMO管理经验带到青海患者床旁。目前,该患者已顺利脱离ECMO,并进入康复治疗,状况稳定。

9011234486bdc5ba86c8eddcfbbbd848.png

5aef29d0f9a9870535aee3c70232c50c.png

随着新冠病毒防控政策调整,面对激增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郭利涛和全科医护人员坚持每日查房,利用ECMO对常规治疗效果差的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从2022年12月7日到2023年1月10日,一个月时间里已对5例危重症患者进行ECMO治疗,4例已撤机。目前,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已形成一支技术成熟、管理水平较高、可独立开展ECMO的团队,ECMO技术也成为了科室的特色技术之一。

为了更好地将先进的诊疗技术惠及更多患者,满足青海省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需求,郭利涛在青海省范围内进行了ECMO相关知识在线培训,将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ECMO的管理经验和青海省的同道进行分享。2022年12月26日,郭利涛协助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为一位新冠危重症患者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OM)治疗,这也是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的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OM)。

f41bd2b77d4b159c2f4149e6f092e274.png

体外膜肺氧合(ECOM)的顺利开展使得重症患者的救治有了更多的手段,在疫情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标志着青海省人民医院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再上新的台阶,成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两院合作的又一成果。(通讯员 雷磊 庞亮)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