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赓续“653精神”, 激扬青春奋斗力量

来源:陕西理工大学 2025-08-04 16:03

近日,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精心组建的“赓续653精神,汲取奋斗力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创新采用“知行悟”三维实践模式,组织青年学子开展了一场沉浸式、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度开展人物访谈、重走历史建设之路、组织专题讲座研讨等形式,将思政课堂搬到历史现场与奋斗一线,旨在引导青年学子深刻体悟并自觉传承以“听党指挥、为国分忧”为核心的“653精神”,厚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

04ab9aee3b762e3f3c61fe7be6c76a55.png

“知”—溯本求源,在理论学习与历史寻访中筑牢信念根基

实践团队坚持以追寻历史渊源、夯实思想根基为首要任务,深入学校档案馆、图书馆,系统查阅历史文献与珍贵档案,力求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北京大学653分校(即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的创建史,并有幸对话亲历者、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毕业生张宝中教授。张教授深情回顾了建校初期的峥嵘岁月,他说,在那个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师生们响应国家号召,满怀报国激情,边建校、边学习、边科研,将汗水挥洒在秦巴山区的土地上。正是凭借这种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653分校在困境中崛起,也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000余名栋梁之材,其中不乏成长为享誉学界的专家教授、科技精英,更走出了10余位两院院士,为国家科技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段寻访,让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了“653精神”的缘起与内涵,为后续实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行”—身临其境,在实地调研与深度感悟中体悟精神伟力

带着对历史的了解,实践团队踏上了陕理工北校区这片承载着“653精神”的土地,进行沉浸式体验。他们走访了“北京大学653分校办学精神纪念馆”和“周培源生平展览馆”。馆内陈列的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份份详实的文献手稿、一件件饱含故事的实物展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团队成员驻足凝视,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先辈们“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澎湃激情。更令人震撼的是,当年653建设者们亲手建造的501教学楼、502创新实验室,以及用于改善校园环境的防洪渠、游泳池等设施,历经风雨,至今仍屹立在校园,成为铭刻奋斗足迹的“活化石”。触摸着斑驳的墙壁,行走在先辈们开凿的道路上,团队成员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动实践有了更深刻地感悟,深刻认识到这种精神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基石。

“悟”—凝练升华,在交流碰撞与思想淬炼中汲取奋进动能

实践的最终目的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知”与“行”的丰厚积淀上,团队组织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团队成员结合前期查阅的历史资料、访谈的感人故事以及实地调研的震撼体验,围绕“653精神”的当代价值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分享见闻,畅谈感悟,共同挖掘“653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勇气。思想在碰撞中升华,共识在交流中凝聚。队员们深刻认识到,“653精神”并非只是一段历史,也是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强大动力源泉。大家纷纷表示,要从这段厚重的校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9baefba3f0a098c8c957274392c17527.png

此次“赓续653精神,汲取奋斗力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陕西理工大学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的生动实践。通过打造这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有效激活了校史资源的育人功能,更让青年学子在历史的回望与现实的对照中,深刻理解了艰苦奋斗精神的永恒价值,坚定了矢志不渝、开拓进取的理想信念,激发了不懈奋斗、报效祖国的使命担当。(通讯员:张永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