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洋县:守护朱鹮四十四载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来源:西部网 2025-05-22 08:51

今年是陕西洋县朱鹮发现暨保护四十四周年。44年来,这座秦岭南麓的生态小城以守护“东方宝石”朱鹮为核心,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有机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5月20日,记者走访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及当地有机产业代表性企业,探寻生态保护向产业发展转化的生动实践。

44年坚守:从孤羽7只到全球瞩目的“朱鹮奇迹”

1981年,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陕西洋县八里关镇姚家沟村被发现,这一濒危物种的命运自此与这座小城紧密相连。为保护朱鹮栖息地,洋县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关停污染企业,划定生态红线。44年间,朱鹮种群数量从“灭绝边缘”恢复至如今全球朱鹮种群数量1.1万只,创造了从孤羽七只到万鹮翱翔的生态奇迹。

2c5974d1905e36c84693e560d520fd51.png

5月20日,在朱鹮生态园内,引人注目的是占地5000平方米的“野化驯养大网笼。汉中朱鹮保护局野外巡护员罗元一介绍,这是他们独创的模拟自然环境技术,让幼鸟在躲避天敌、自主觅食等生存技能训练中,成活率从早期的60%提升至92%。如今,平均每年这里能孵化200余只幼鸟。

3a1f2f3dfd26346dd6ecc17d51c4249c.png

朱鹮对生态环境极为敏感,它们的繁盛印证了洋县生态质量的全面提升。近年来,洋县通过生态保护、人工繁育和社区共管,不仅让朱鹮“安居”,更有效带动全域森林覆盖率达68.6%,汉江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目前,洋县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正稳步推进,此举将进一步集聚生态势能、释放发展动能,为洋县高质量发展绘就了“绿色”本底。

fdb2987b4406740b74b588594dc1287d.png

有机产业:生态“高颜值”催生经济“高价值”

朱鹮保护倒逼出的“纯净生态”,意外为洋县打开了另一扇门——有机产业。依托无污染的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洋县大力发展有机产业,2019年成为西北首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目前,全县有机产品认证达15大类115种,有机产业产值达55亿元以上,“朱鹮”标识成为高端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在陕西朱鹮酒业生产车间,公司副总经理杨烨向记者展示了一款以有机黑米为原料酿造的黑米酒:“我们的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每瓶售价是普通黑米酒的数倍,仍供不应求。”作为“朱鹮经济”的代表性企业,朱鹮酒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所产的黑谷酒、黑米酒和脱醇黑谷酒饮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持续出口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31da6a606280478a9d025b6947a5341d.png

d4cc4e5bd6afe4a136c68d42000b5ba6.png

而另一家龙头企业陕西双亚集团则深耕有机粮油产业链,公司的“周大黑”品牌致力于做中国黑米衍生品第一品牌。从黑米到黑米糊,再到黑米茶,不断做长有机产业链。

“我们的产品从种植到加工全程可追溯,消费者扫码甚至能看到稻田边的朱鹮。”陕西双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芳说,企业打造的“周大黑”有机品牌已进驻全国多家大型商超,产品远销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2024年销售额达3亿余元,带动4000多户种植户增收增效。

来到陕西洋县蓝莓实业有限公司,百亩有机蓝莓种植基地沿汉江河畔一字排开,即将着色的蓝莓挂满枝头,丰收在望。“13年前,正是看到洋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才从西安来此发展农业,想为大家种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公司董事长刘管朝说,种植基地坚持使用朱鹮栖息地的山泉水灌溉,出产的蓝莓口味独特、品质上乘,曾上过2023年中亚峰会的餐桌。

c0c49499611f81f09625b1c72eb4df6b.png

3ef8f4a83ef98e4e481f8593ef03ed4b.png

截至目前,洋县已认证有机产品115种、面积达18.23万亩,形成“朱鹮生态—有机种植—加工销售—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数据显示,洋县生态产业年产值超50亿元,保护朱鹮带来的经济效益正逐步扩大。44年回眸,洋县用坚守证明,守护“一只鸟”,能唤醒一座城的绿色蝶变;保护一片生态,可孕育一个县的振兴之路。四十四载久久为功,相信未来,“朱鹮之原 有机洋县”将展翅飞向更辽阔的天地。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