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

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际揭牌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6-01 20:53

“汉中天坑的发现,缘于一张卫星照片,方才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6月1日,在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院揭牌现场,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洪增林介绍说,在汉中南部岩溶区,唤醒了沉睡数十万年的天坑,将其命名为“汉中天坑群”。

汉中天坑群在5019平方公里范围,有天坑55处,直径50米至100米漏斗型50余处,溶洞50余处,在诸多的岩溶类型地质遗迹中,尤以天坑群资源独具特色。范围分布在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宁强县禅家岩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

当前发现超级天坑2处、大型天坑7处、常规天坑46个,占全球天坑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其地质地理位置独特,天坑类型典型,数量和密度堪称世界遗迹。是全球首次在北纬32度至33度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发现的岩溶地质景观,也是全球在岩溶台原上发育最大的天坑群。其中圈子崖天坑是全球迄今发现的27个超大型天坑中海拔最高的天坑。

汉中天坑群,是国内最高纬度的大型天坑群,世界洞穴探险专家让・波塔西称赞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天坑”,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

汉中天坑群天坑类型丰富,发育阶段保存完整,其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等科学属性禀赋优异,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岩溶地质的研究空白,增加了古生物研究原始样本,对全球天坑分布及形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自2016年发现以来,以其所具有地理地质特点和科学研究及旅游观光价值,引起了国内外极大关注。组织举办了6次国际性学术会议、13次国内外联合科考和2次地学夏令营,推动了汉中天坑群探测研究和科学普及,汉中天坑群也逐渐成为汉中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

2018年12月,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基地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主要开展岩溶基础理论、地质灾害、岩溶水源与生态环境、地质遗迹资源、岩溶景观与洞穴等方面的调查研究。2021年基地成功获批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和亚洲洞穴协会汉中天坑群岩溶研究基地。

在揭牌现场,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王秉琦、汉中市常务副市长张启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主任彭轩明三方签约。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省社科联主席甘晖、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梁彤靖、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许秋雯、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王俊波、汉中市市长张烨、陕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晓林见证了签约。

“以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院为平台,我们与省地调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开展深度合作。”汉中市市长张烨说,联合组建“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院”,探索汉中天坑群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模式,在打造世界天坑旅游品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升地质碳汇功能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叫响做亮汉中天坑世界级名片。

张烨表示,汉中市将积极协助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院建设与运行,支持研究院的科研项目,做好汉中天坑群的保护监管、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地质公园建设等工作,共同推动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系统保护和科学利用。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 毅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