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河: 黄土地上的鼓韵人生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8-14 09:48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上的文化瑰宝。50多年来,安塞腰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延河以鼓为笔,以情为墨,用心书写着黄土地上的鼓韵人生。

“好!注意手腕的力度。”7月28日,在位于延安市安塞区的安塞腰鼓协会,刘延河为青年腰鼓手指导动作。

“我从小就喜欢看秧歌队在正月天打着腰鼓‘沿门子’拜年。”刘延河介绍,每逢春节,安塞的各个村子都会组建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当地俗称“沿门子”。“这种‘沿门子’的习俗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为腰鼓的传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刘延河说,他自己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从对“沿门子”的好奇和模仿,逐渐成长为安塞腰鼓队里的“头路鼓”。

回忆10多岁初学腰鼓时的情景,刘延河说,“当时买不起真正的腰鼓,我只能用自制的简易腰鼓来练习。”

经过不懈努力,16岁时,刘延河终于如愿加入秧歌队,正式成为一名腰鼓手。为了更好掌握这门技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刻苦训练,不畏艰辛。有时,为了吃透一个动作,他会反复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训练中,我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刘延河说。

多年来,刘延河凭借出色的技术,在腰鼓界打出了名堂。从1984年参演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黄土地》,到1986年带领队伍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电视大奖赛获得一等奖,再到两次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他坚守着,将安塞腰鼓的热烈与激情传递给更多人。每一次表演,都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腰鼓成就了我,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安塞腰鼓发展得更好。”刘延河说。为了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过六旬的他仍然担负着腰鼓教练的重任,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腰鼓手。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这些年轻腰鼓手的技艺日益精进,对安塞腰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也理解得更加深刻。

除了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刘延河还在摸索新的腰鼓打法。他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对腰鼓的打法、套路进行了大胆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动作的精髓,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探索出一套更具舞台演绎效果的腰鼓打法。

“创新的同时,坚决不能忘了老动作,失了真正的鼓声。”刘延河说,创新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始终强调传统套路和经典动作的复刻与传承,这样才能保留安塞腰鼓的原生态之美。

“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在这片黄土地上,用鼓声讲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让安塞腰鼓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刘延河表示。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