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碑刻 纪念馆——寻觅林则徐与陕西的情缘

来源:西安晚报 2024-04-02 15:22

1d72a09c3474f49d41798e2e7ad84d00.jpeg

凤翔东湖喜雨亭内,立有林则徐的“禁烟碑”。

0bf1594bde8ce5991a05b9a0d0300c64.jpeg

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

□文/图 卜丁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楷书“碑林”二字,相传这是林则徐流放伊犁途经西安时所写,字体遒劲有力,成为西安碑林的一个标志。

林则徐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虎门销烟使他的人生浓墨重彩;他在陕西留下深深的足迹,西安碑林博物馆、蒲城县博物馆和宝鸡凤翔东湖、陕西文史馆内保存着与林则徐有关的石刻或刻帖,陕西蒲城县还建有林则徐纪念馆。

本期,让我们跟随这些陕西文物的足迹去重温林则徐与陕西的情缘,以及其中那些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

碑林博物馆珍藏《游华山诗并序》

体现林则徐豁达人生态度和民族忧患意识

林则徐曾官至一品,历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两度受命为钦差大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坚决反对鸦片贸易、抵抗外邦侵略,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然而,正因为他的坚定立场,被贬并流放伊犁。

碑林博物馆还珍藏有林则徐撰并书写的清代书法刻帖《游华山诗并序》,也是他在遣戍伊犁途中游览华山时所作,字里行间流露出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家国民族的深深忧虑。他的书法出自欧体,尤攻小楷。此诗之行书典雅秀丽,轻逸流畅,堪称林则徐书法中的上乘之作。《游华山诗并序》的石刻原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六展厅,目前因施工封闭未对外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该馆保存有邓廷桢所书《文赋》刻石,邓廷桢与林则徐同心协力,禁烟御敌,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中英开战后不久,他和林则徐一样被革职查办,同戍伊犁。这份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信仰,使得《文赋》刻石更加珍贵。《文赋》是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杰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哭故相王文恪公》

悼念知己之交:英雄气概惺惺相惜

在蒲城县城关镇,有两座故居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一座是王鼎的,另一座则是他的族弟王益谦的。这两位清代的名人,都与林则徐有着颇深的渊源。

王鼎,这位以端方正直闻名的朝野之士,一生历经多个要职,从侍郎到大学士,他的身影始终坚定地站在国家的前线。他力主禁烟,与林则徐并肩作战。然而,当林则徐因抗英获罪被遣戍伊犁时,王鼎却选择了以死谏言。林则徐得知噩耗,挥笔写下《哭故相王文恪公》,其中“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的句子,透露出深深的哀痛。在蒲城县博物馆内,珍藏着清代纸本立轴王鼎的画像。画中的他,身穿冬季朝服,端坐于虎皮椅上,神态庄重而沉稳,虽已鹤骨霜髯,但那份耆宿大贤的气质依然清晰可见。透过画像,依稀可以看到当年他在向道光皇帝痛陈割让香港弊害无果后,最终绝望以“尸谏回天听”的悲壮场景。

而王鼎的族弟王益谦,则是一位低调的学者。他曾任多个知县,晚年回到陕西,在书院讲学。他的故居,虽历经多次维修,但依然保持着道光年间的风貌。这座宅院,见证了林则徐对王鼎的深厚情谊。当林则徐结束流放,出任陕西巡抚时,他特意来到蒲城,寓居于王益谦宅第,为王鼎守“心丧”3个月。这是对亡友的怀念,也是对那段历史的致敬。如今,这座宅院已被修缮一新,并更名为“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馆内收藏着林则徐题写的牌匾楹联,似乎在讲述着他与陕西这片土地、与这两位故人的不解之缘。每当人们走进这座纪念馆,都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

如今在蒲城林则徐纪念馆,还保存着林则徐晚年所书的行书横批“味兰书屋”。这幅作品纵高62.7厘米、横宽162.5厘米,每一个字都透露着沉稳与大气。他在这幅作品中写道:“束广徽补南陔诗,以采兰兴奉养,取其馨且洁也。仲山二兄大人与伯兄地山太守,皆早辞荣禄,眷恋庭闱,诚多味乎众香之祖矣。仲山自颜其书屋,属余题之,因述其所志如右。”这段文字不仅是对仲山二兄的赞美,更是林则徐心境的写照。

凤翔喜雨亭:追忆林则徐的足迹

屹然矗立的“禁烟碑” 坚定爱国情怀

在陕西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的东南角,静静地躺着一片湖泊,那便是历经沧桑的凤翔东湖,与杭州西湖有着“姊妹湖”之称,因为两者都是苏轼主持整修的。这里不仅是宋代疏浚湖泊和明清园林建筑的结合体,更是林则徐禁烟精神的传承之地。

漫步于园林之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林则徐坚定的身影。清道光二十六年的“禁烟碑”就静静地矗立在这里,该碑不仅见证了林则徐的坚定立场和英勇斗争,更成为今日凤翔东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而在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内,珍藏着一副林则徐的楷书楹联。楹联纵高127厘米,横宽30厘米,联文“篇咏明珠满怀袖,经纶列宿罗心胸”,不仅展现了林则徐才华横溢,更彰显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

林则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样也是文学造诣深厚的诗人。他的精神如同凤翔东湖的湖水,深邃而清澈;他的字迹如同那楷书楹联和行书横批,遒劲而有力。当观众站在这些与他有关的文物面前,似乎能体会到他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信仰和追求,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精神力量。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