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不断做强林下经济 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16 08:17

9f96618af6706add4dd137c4fabeff51.png

10月12日,在四合村蚕桑产业园,村民在整理用来结茧的蚕蔟。 记者 杨光摄

“作为陕南秦巴山区腹地的一座小城,汉阴县虽然地方不大,但这里的‘三沈文化’和沈氏家训早已名扬海内外。每年这里出产的蜂糖李、猕猴桃等水果以及淫羊藿、天麻等地道中药材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10月6日,连续3年前往汉阴县铁佛寺镇收购中药材的安徽客商刘康达说。

近年来,森林覆盖率高达69.54%的汉阴县立足自身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林果产业

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10月9日,雨后的城关镇月河村云雾缭绕。前来取经的西安市鄠邑区种植户雷毅向月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朝保详细咨询蜂糖李的管理经验。

“2020年起,月河村瞅准特色林果种植基础好和离县城近的优势,决定以月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大力发展蜂糖李产业。如今,全村蜂糖李种植面积超过600亩,林果种植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朱朝保说。

为提升果品质量和产量,月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定期邀请县镇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到村开展培训。从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到施肥灌溉,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今年1月至6月,合作社用工1400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7万余元。

“近年来,汉阴县通过推进核桃、油茶、脆李等特色产业基地提质增效,改造低产林果1.5万亩;培育‘三产’融合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市级林业园区1个、市级龙头企业2家、涉林中药材企业1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预计到今年底,全县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23万亩,产量约5万吨,综合产值约5亿元。”汉阴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立体林业

开启多元增收新模式

9月30日,双河口镇斑竹园村的1600余亩核桃产业园内,汉阴县佳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帮军说:“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我们四处取经,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经过不断尝试,我们在核桃树下套种魔芋,取得了成功。如今,林下魔芋种植面积已达700余亩,去年产值超过20万元。此外,我们还套种黄豆、玉米等农作物。”

今年,吴帮军又在核桃产业园套种了淫羊藿。“我们试种了10余亩淫羊藿,等技术成熟后再进一步扩大规模。这片林子就像一座‘绿色银行’,只要合理利用就能源源不断带来收益。”吴帮军说。

据了解,汉阴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林下经济发展重点,鼓励各镇因地制宜发展淫羊藿、天麻、吴茱萸、金银花等林下中药材产业。立体林业的发展不仅让林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为农民开辟了多元增收的新路径。

林下养殖

走出生态致富新路子

在铁佛寺镇四合村的蚕桑产业园里,除了郁郁葱葱的桑树,还有一群群活蹦乱跳的跑山鸡。它们在林间自由觅食,吃的是杂草,喝的是山泉水,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今年初,四合村利用蚕桑产业园的20亩林地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截至目前,第一批肉鸡已销售完毕,第二批1200余只鸡苗已到位,预计全年养鸡5000余只。

“林下养鸡好处多,不仅鸡的品质好,还能减少产业园的管护成本。鸡粪是优质有机肥,能给桑树施肥,形成良性循环。”四合村村民委员会主任翁爱国说,蚕桑产业园和林下养鸡产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已吸引集镇社区160余人入园务工。

如今,蜜蜂养殖、肉鸡养殖、牛羊养殖已成为汉阴县林下养殖业的主要构成。截至今年6月末,该县已发展蜜蜂养殖2万余箱、肉鸡养殖30余万只、牛羊养殖30余万头(只)。通过发展林果产业、立体林业和林下养殖,汉阴县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曾经藏在深山的绿水青山,如今正不断变成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