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一特色 一楼一产业——西安市碑林区发展楼宇经济走笔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24 08:11

591aeba8ecb09f00cb29f90977042394.jpeg

西安市碑林区华侨城长安国际项目(资料照片)。

9月13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总部经济大会上传来喜讯:西安市碑林区入选“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指数典型城区30强”。这是碑林区在突破中心城区空间瓶颈、探索都市产业升级上取得的荣誉。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入高密度、高质量阶段,碑林区立足土地资源有限的实际,将楼宇经济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南二环至雁塔北路段的区位优势和成熟商圈,以中铁第壹国际、建科大厦、英发金融中心、陕建安装大厦、西安创新设计中心等特色楼宇为载体,碑林区形成“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产业”的发展格局。

目前,全区有规模以上商务、商业楼宇133栋,税收过亿楼宇9栋;楼宇内各类经营主体超1.4万家,年总营收突破627亿元。

入驻:探索产业链招商

“2024年,我们招引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时,企业因担心周边产业配套不足而犹豫。我们第一时间联系碑林区金融办和楼宇长协调。”9月13日,英发金融中心负责人魏博回忆。

当年11月,碑林区“助企帮帮团”上门为招引企业、楼宇管理企业等服务,围绕如何让金融企业与本地产业深度绑定探索“产业链招商”新路径。

根据入驻金融企业的需求,碑林区筛选出工程建设、设计勘测类企业名单,通过“楼宇招商推介会”邀请相关企业实地考察。如今,英发金融中心已聚集12家建筑配套企业。在产业链完善后,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仅打消了顾虑,还扩大了在碑林区的业务布局,将部分后台运营和客户服务部门也迁入英发金融中心,实现了区域业务的集中化管理。

“以前,我们要跨区谈业务,现在,上下楼就能对接。这种‘垂直产业链’太省心了。”魏博笑着说。

如今,英发金融中心已是碑林区楼宇经济“产业链招商”的一个典型样本。

协同:构建共享生态

为了进一步打造“建筑+生态”共同体,让企业间的资源充分共享,碑林区牵头组织“楼宇企业对接会”。陕建安装大厦项目经理王磊说:“我们刚开始转型发展‘建筑+生态’产业链时,很多企业担心大厦内的产业协同性不足。”

2024年12月,碑林区组织“楼宇企业对接会”,让陕西建工安装集团、陕西渭河生态集团与入驻的节能企业面对面交流,说需求、谈合作。

政府不仅帮企业牵线,还推动建立了月度沟通机制,让龙头企业带着中小微企业做项目。如今,大厦内的西安绿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参与渭河生态治理3个项目。

西安绿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以前单打独斗,现在跟着大企业做项目,订单稳定多了!”

为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碑林区还搭建了楼宇信息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楼宇位置、空置率、企业入驻及税收情况,为“线上发布招商清单、线下组织推介活动”提供支撑。

发展:促进技术转化

西安创新设计中心负责人韩伟说:“自身需要的知识产权服务跟不上,是很多科技企业的痛点,也是我们一段时间的招商瓶颈。”为此,碑林区持续推动科创赋能,着力构建“研发—转化”生态圈,不仅引进了两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还协调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团队,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成果立竿见影——在西安创新设计中心支持下,西安云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通过“科创服务站”对接了西安某高校的传感器技术,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技术转化并实现量产。韩伟补充:“过去,我们一年可能只有两三项技术成果落地。现在,仅今年上半年,中心就有15项知识产权实现转化,其中6项已投入市场并产生营收。”

在碑林区,133栋楼宇均明确处级领导干部担任楼宇长。当企业有意向转化某项新技术却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时,楼宇长会帮助其对接金融机构,申请相关科技扶持资金。仅在西安创新设计中心,就有30项技术成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楼宇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屈晓东表示,这些楼宇里的企业是物理空间上的邻居,更是产业链上的伙伴——楼上的金融企业为楼下的建筑公司提供贷款支持,楼下的科技企业为楼上的生态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形成了基于价值链分工的“垂直协作”模式。

碑林区副区长董晓楠介绍,今年1月至7月,碑林区引进楼宇企业313家,其中包括3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区域独立法人公司及10余家外资企业,形成“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串链条”的乘数效应。目前,碑林区正从“楼宇招商”向“楼宇育商”进阶,推动楼宇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

通讯员 张红喜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