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金融活水润乡土 黄土地丰收新乡愁

来源:西部网 2020-12-11 15:23

秦巴巍巍,汉水迢迢,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安康开展定点扶贫工作32年之久的中国建设银行,参与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巨变。

曾经贫瘠的土地有了集群化的农产业,黄土堆砌的房屋被鳞次栉比的高楼所取代,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也延伸成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面,山间穿行的车辆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气息,山区里的年轻人,通过建行搭建的金融帮扶平台,成为了梦寐以求的银行白领……

多年来,中国建设银行立足自身金融和科技优势,通过不断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持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创新扶贫产品和服务模式,运用金融科技赋能扶贫,推动联动协同,形成了电商扶贫先行、信贷扶贫创新、服务网络延伸、公益扶贫带动、综合化扶贫支持“五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摸索出内生动力足、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模式,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建行力量。由其定点帮扶的汉滨区、汉阴县、岚皋县和紫阳县,也在长效扶贫机制的持续运转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建行力量助推财梁蝶变

走进由中国建行总行直接帮包的汉滨区县河镇财梁社区,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坐落在村委会对面的移民安置社区了。然而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坡地,原本居住在土墙房里的老人做梦都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现代化的楼房。孩子们在建设银行援建的希望小学读书,大人在建行大学上着“乡村课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后,成为在园区务工的新农人,社区上班的产业工人,每个曾被贫穷所侵蚀的财梁人,都在中国建行下渗到纤维末梢的帮扶措施下,让生活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作为汉滨区的深度贫困村,财梁社区的贫困发生率曾长期居高不下,建档立卡之初高达50%以上。“财梁社区由龙泉、赵梁、苏坝、双庙、财梁5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有33个村民小组837户28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47户1530人,是汉滨区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之一。以前外边的人一提起财梁,都说这个地方穷的很,路无三尺宽,地无三尺平,守着黄土窝子刨食,一年到头也赚不到钱。随着年轻人逐渐搬走,村庄老龄化、空心化、离散化的情况越发严重。”提起曾经的财梁,社区村委会主任王博也不免皱紧了眉头。

2015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贫穷闭塞的财梁在中国建设银行的帮扶下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为解决财梁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建设银行总行直接投入资金400万元支持财梁的公路建设,让县财公路得以贯通。解决了路的问题后,建行又开始思索起产业发展的方向。2017年以来,建行援建财梁社区陆续成立了蔬菜园区、金银花园区、虾稻园、茶园、养猪场和财梁社区产业发展中心,形成了四园一厂一社区的产业格局,让精准扶贫的“铁抓手”在集群化、规模化的发展状态下逐步壮大,村民得以有了长效增收的途径。

5年时间,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陆续派驻了4位驻村第一书记扎根财梁。去年12月11日,原本在北京总行集团资产管理部的王壹被派驻到了财梁村,担任新一任的第一书记。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把财梁社区所有贫困户的信息都牢记在心,看着农户冬天耕地难,他就自掏腰包买了旋耕机捐给村上,有些农户想搞养殖,他就买了猪仔送到农户家里。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村里人人都和年轻的王书记熟络了起来。站在田间地头,听着乡亲们朴实的话语中隐含的脱贫理想,王壹有了沉甸甸的责任感。在建行大学的“乡村课堂”上,思维观念落后,种养方式原始的村民第一次接受到了新知识、新理念的洗礼,听着乡亲们的称赞声,王壹不免感叹道:“几年下来,中国建设银行对财梁的精准帮扶已经渗透到教育、医疗、产业、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在‘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工作下,我们积极响应总行政策,采取志智双扶的帮扶手段,让农户学习新的技术,多维度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坦途。”

如今的财梁社区,早已不再是几年前封闭落后的旧模样,从人人叹到人人赞,中国建设银行用灵活的造血机制,把财梁社区打造成为了金融机构深化定点扶贫的脱贫样板。

金融扶贫惠泽城乡发展

放眼全市,财梁社区的脱贫巨变只是建设银行帮扶安康市三县一区的一个缩影。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建行该如何利用资金、技术、渠道、客户资源等独特优势,进一步丰富扶贫项目技术含量,稳固帮扶成效,让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得到精准发挥?这成为该行三级帮包单位共同思索的新课题。

2015年迄今,建行狠抓工作落地,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化为让老乡脱贫致富的恒心,让一个个真帮实助的务实举措得到精准实施。通过构建“产融扶贫”大格局,让普惠金融的活水流淌到千家万户,润泽了贫困群众的生活与心田。在着力加强“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的建设中,打造乡村金融基础服务平台,推进“裕农通+电商服务站”“裕农通+卫生室”“裕农通+新社区工厂”等新型合作模式,在安康地区建成1893个裕农通服务点,覆盖全部贫困村,村民在村口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建行驻地帮扶的汉滨委常委、副区长李天宁告诉记者:“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只是一方面,建行还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投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帮助几百余家社区工厂和企业获得了金融支持。同时依托建行善融商务平台及建行大学的优势,对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进行电商平台搭建,品牌打造等内容的培训,解决帮包县区的农产品销售问题。”

在建行强有力的帮扶措施之下,安康的农副产品有了直达多个大型商超的通道。每年的扶贫展销会上,与各家企业签署的扶贫产品采购协议也是纷至沓来,产业的硕果通过一张张订单转化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笑颜,中国建行与安康人民的鱼水之情也变得更加牢固深厚。

1988年以来,建行累积派驻了110名干部到安康定点帮扶,目前还有21名干部在帮扶区县进行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到帮扶区、县村组的一条岔道、一面长满茶树的山坡……每一点改变都离不开建行干部的心血灌溉。在一段段跋涉的里程中,在一个个奔走在大山里的背影中,一大批优秀的建行干部带着资金、技术、知识滋养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仅去年一年,建行在一区三县就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3亿元,引进帮扶资金1047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66万人,培训技术人员2.86万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7802万元,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8.59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定点扶贫责任书所确定的各项任务。

“让乡村的产品走的出,城里的资源进的来,闲置的资源盘的活,外来的企业接的住。”这是建行所有帮扶干部的心声。建行与省扶贫办,市委、市政府合作,借助现代金融科技打造线上的电商平台、撮合平台,与线下专区、专馆、专柜相结合的消费扶贫新模式,以消费扶贫为切入点,打通了产供销的“梗阻”,构成融通城乡要素循环的血脉,使“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在金融扶贫的强有力推动下加速形成。

“云生产”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32年的帮扶历程,5年的攻坚决战,建设银行不断探索帮扶手段,在脱贫攻坚战的倒数时刻,让巩固脱贫成果,深入脱贫的模式突破了时空局限,通过培训广大农民参与到建行搭建的“云生产”基地,成为建行业务环节链条上的一份子,实现了精准帮扶的精准对接。

据“云生产”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业务是将客户提交的业务通过标准化影像细切,将简单字符的、信息脱敏的碎片化影像信息采集任务释放到云端,由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任务参与作业并获取相应报酬,实现了用户的自由参与、便捷处理。

家住县河镇红升社区的90后姑娘王婷婷就是建行“云生产”基地的受益者。今年初,原本在深圳打工的王婷婷受疫情影响待业在家,后来从村委会干部的口中了解到建行“云生产”基地招工的消息,便主动去应聘。通过面试后,王婷婷成功入职,不仅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还提高了技能,拓展了知识边界。谈到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王婷婷表示:“以前总觉得大城市才有这种岗位,没想到现在在家乡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学以致用,现在不用挤地铁上班,也没有大城市生活的压力,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自己用还能攒一部分,我觉得很满足。”

像王婷婷一样,在“云生产”基地拿到与大城市同等薪资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近年来,建设银行通过引入金融服务公司在安康建立集中式“云生产基地”、村口分布式“云生产站点”、移动端云生产应用的三级云生产体系,优先吸纳建档立卡户和退役军人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截至2020年8月,已组建“云生产基地”2个,建立“云生产站点”20个,“移动云生产”帮助2799名建档立卡户实现人均增收5548元。

日趋完善的金融举措,不断提升的帮扶力度,创新探索的扶贫机制,都为帮扶区县的脱贫摘帽、致富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时至今日,中国建设银行对安康市三县一区的帮扶,已成为助推贫困地区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强劲的引擎,让摘下贫困帽的群众更有信心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光景。(中国建设银行供稿)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