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夏天上市 却为什么要叫“大荔冬枣”?
来源:西部网 2025-08-07 17:39
“甜”“脆”“好吃”……8月7日,在渭南市大荔县的冬枣种植基地,参加“大河奔涌万象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编辑记者们尝过大荔冬枣后,赞不绝口。
大荔县是全国冬枣的最佳优生区,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形成了成熟更早、品质更优,糖分含量超22%、可食用果粒近95%、维生素C含量达352mg/100g的大荔冬枣。走进大荔县绿丰源农场,冬枣正在热销——电商主播一边向网友介绍冬枣,几名工作人员则坐在主播身后按照消费者需要悉心挑选不同规格的冬枣,再往后则是工作人员将打包好的冬枣详细码好并准备快递发出。
采访中,记者产生了一个疑问:明明是夏季上市的,为什么它要叫做“冬枣”?高级工程师、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爱英介绍,以前冬枣到了10月份才自然成熟,加上交通运输不便,等到了消费者手中,已时值秋末冬初,因此被称为“冬枣”。现在,由于生产模式多样化,温室大棚、枣树休眠唤醒技术、水肥控制等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出,消费者在夏季也能吃到脆甜可口的冬枣。
据了解,大荔冬枣种植规模大,产量高。2025年大荔冬枣种植面积42万亩,冬枣规模全国第一,其中设施栽培40万亩(日光温室6.5万亩、钢架棉被棚8.5万亩、春暖棚25万亩),占比达到95%,规模居全国第一;鲜枣供应可从每年5月份到10月份,长达6个月之久。 2025年预计产量67.1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目前,大荔县建成小坡万亩冬枣示范园1个,新颖、尊天、许庄周家等千亩示范园12个,300亩以上冬枣示范园93个,涌现出范家镇、安仁镇、朝邑镇、赵渡镇4个“冬枣十亿元镇”和安仁镇小坡村、伏坡村、范家镇范家村等20个“冬枣亿元村”;2024年大荔县冬枣产量65万吨,值70亿余元,枣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经营性收入的一半。
起点新闻记者 刘望
审核 魏诠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