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第33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外婆的礼物》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3-04-14 11:08

63e31bc160a5fb9e733235584abe7d1f.jpeg

新闻访谈(广播):外婆的礼物 音频

节目稿件:

【主持人】听众朋友,根据中国老龄基金会的统计,我国农村65周岁以上的老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是17.2%,这个比例相比国际深度老龄化标准高出了3.72%。数据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进步的现实,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这些老人当中有不少是留守老人,他们在生活上缺乏照料,精神上少有关爱,而改变他们的现状己经成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保障,更需要留守老人增强自身能力,树立直面生活的信心。

在我省安康市,有这样一群留守老人,他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在自家小院的辛勤劳作,就能够获取一份经济收入,实现创业增收,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而这一切都跟一位叫做张新斌的年轻人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有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大山深处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片花】

(出录音)“婆,我来收鸡蛋了!”(录音完)

这句听起来简单质朴的话,是安康旬阳市城关镇的留守老人们最爱听的话。隔三差五,张新斌就会去老人家里收鸡蛋,再通过各种渠道把鸡蛋卖出去。

(出录音)“朋友们大家好,我们这会儿是在旬阳市城关镇赵家庄,这又叫外婆村,然后我们这会儿在卖的是外婆的鸡下的这个蛋……”(录音完)

“外婆的鸡下的蛋”绿色无污染,带着浓浓的乡愁和儿时的记忆,张新斌给这个公益项目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外婆的礼物”。

【主持人】“外婆的礼物”,多么温暖的名字。这个公益项目是2016年正式启动的,七年多的时间,项目已经累计帮助了安康旬阳市1300多位留守老人。从为老人免费发放鸡苗、粮食,再到鸡圈的建造、养殖技术的培训、鸡蛋的回收,用这样的方式让留守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张新斌是怎么走上这条公益道路的?今天的节目呢,我们通过电话采访的方式,邀请张新斌为我们讲述这背后的故事。我们来接通他的电话。张新斌,你好。

【张新斌】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大山守望者”张新斌,也是“外婆的礼物”这个项目的发起人。

【主持人】嗯。张新斌,您好,欢迎你,也非常感谢你为大山里的这些留守老人们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儿。如果听众朋友在收听我们今天节目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想跟张新斌交流的话,也可以通过我们新闻广播的微信公众号给我们发消息留言,或者直接拨打我们栏目的热线电话: 029-85229491,85229492。

【主持人】张新斌,我想首先问一下,你为什么会特别关注到农村的这些留守老人呢?

【张新斌】这个其实可能跟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关系吧,因为我从小就在安康的一个小村子长大。小的时候也是外婆带着我,后来我就外出打拼。很多年之后,当我再回到村里的时候,那时候有个遗憾,就是外婆最后一面没有见到。然后也是从那时候,我看到跟外婆一样的这些村里的老人们,他们的生活现状。因为那个时候我就发现大量的年轻人已经出去了,村里就剩下这些老人,老人们除了生活的清苦之外,我觉得更多的就是她们晚年缺少陪伴,那种精神的空虚。然后也是从那个时候,我也才发现,其实现在中国农村大部分的村子都是这样的,都是剩下了老人,这些老龄化的问题,这些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我真的觉得他们是用了一生的时间在守望着大山,然后她们的晚年,又该由谁来守望?那个时候,(20)13年吧,我就有这么一个冲动,想为我的外婆一样的这些老人做点事情,然后就跟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我们就发起了这么一个公益活动,给这些老人送去一些帮助、一些物资。那个时候,我们就给自己的这个团队起了一个名字叫“守望大山”,也就是从(20)13年我们开始关注这些老人们,关注留守老人这个问题。

【主持人】你想让自己成为大山和外婆们的守望者?

【张新斌】对。

【主持人】张新斌是80后,对吧?

【张新斌】对,我是83(年)。

【主持人】是咱们安康山里土生土长的娃,16岁的时候离开大山到西安打工。所以推算一下,其实你的童年恰好就是我们中国农村开始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时候,对吗?

【张新斌】对,应该就是从我们80后开始吧,那个时候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开始出现了这么一个状况,就是进城务工,我觉得我们80后应该是中国第一代的留守儿童吧。

【主持人】从最开始想要帮助跟自己外婆一样的老人,我们有了一个想法,(20)13年就开始了,那后来,我们刚才听到现在主要是帮助外婆们卖鸡蛋,让外婆们去养鸡,然后你们去帮她们销售。这个想法还挺有意思的,是怎么想到的?

【张新斌】起初其实我们也就是传统的,给她们送点东西,一些传统的公益帮助。就是(20)16年的时候,我们当时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们到一个老人家里,我们给她钱,她不愿意接受,那时候可能也有一些自尊心吧。然后当时我就说,那我要不要把你家的鸡蛋买下来,老人就挺开心的。她也发愁,因为养了10来只鸡,那些蛋她自己一个人也吃不了。然后,我把鸡蛋买回来之后,我们送给城里的朋友,他们也很高兴,觉得这个鸡蛋很好。然后当时我就在思考,我们也坚持了三年了,就这样给东西,给一些钱,其实解决不了根源问题。经过3年,我们也看到有更多老人需要我们去帮助,要不我们就给她们发一些鸡苗,发一些粮食,让她们来养,我们再来回收这些鸡蛋。可能如果真的把这个产业做起来的话,就能从根源上去解决她们的生活的问题,也能够让这些老人力所能及做一点自己能做的事情,还能够有一份收入。所以那个时候(20)16年,我们开始尝试通过“以买代捐”,通过产业和公益的结合,来帮助我们这些外婆们创业,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从一个村子开始尝试。

【主持人】“守望大山”坚持了3年,然后有了这样一个契机,让你开始做“外婆的礼物”。我注意到你这个项目是免费给外婆们发鸡苗,还要免费给她们发粮食,为什么呢?而你这些免费的东西都是从哪儿弄来的呢?

【张新斌】因为以前我们去的时候,我们会给她们东西,有很多朋友参与,大家会捐一些物资,也有人会给外婆捐一些钱。后来我们就说,那我们就把这些捐款转化成小鸡和粮食。我们第一次尝试是在腾讯公益发起了一个公益众筹,叫“助力外婆创业养老”,很多朋友看到这个故事之后,也就想参与想尝试,大家都捐款。这部分捐款我们就把它转化成了给外婆的一些鸡苗、粮食,然后就免费发给外婆们,她们来养,然后我们再去回收这些鸡蛋,把这些鸡蛋再回馈给我们的捐赠者,所以就达成了这么一个循环吧,所以这就是我们“以买代捐”这个模式的一个雏形。

【主持人】就是参与到我们这个项目的爱心朋友,他可以得到外婆们的鸡蛋,是吧?

【张新斌】对,是这样,以买代捐。

【主持人】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的模式吗?

【张新斌】对,到现在还是这样的。最早一期,我们是(20)16年,在腾讯公益一个平台,那个时候第一次大概有几千个人参与,现在我们在多个平台都有这样的公益众筹的方式,现在全国累计参与的人还挺多的,有几十万人在一起帮助外婆创业。

【主持人】你们在跟外婆们,或者说后来越来越多外婆加入进来,跟她们打交道的时候,有没有一些问题或者说困难?比如说你们让她们去养鸡,她们会不会有后顾之忧?同意你们这个想法吗?

【张新斌】其实发鸡苗不是我们的初创,在脱贫攻坚期间有很多人,有很多组织都在做这个事情。但是外婆们起初是有顾虑的,我们最早去一些陌生的村,她们也不接受,就说,“你们是不是骗子?”第一是她们不相信免费给她们发鸡苗。第二她们担心的是发了鸡苗,鸡蛋怎么办?她们养那么多鸡,鸡蛋卖不出去怎么办?所以起初她们还是有这样的顾虑的。我们也是从身边熟悉的村子,我最早去的村是我姨妈生活的村,从十几个老人,她们一年下来有收益了,那个时候开始老人才开始慢慢相信我们。就是从第一个困难就是解决老人对我们的信任的问题。第二个困难就是老人比较分散,一个村地广人稀,这些老人们的鸡蛋回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个时候,我们的志愿者就骑着摩托车到各家各户去收。有的老人她的鸡蛋放的时间会比较长,鸡蛋的品质把控起初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然后,第三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把这个鸡蛋一部分回馈给爱心人士,还有一部分是帮老人变现,销售出去。

【主持人】好,张新斌,稍微调整一下你的电话,刚才有一些不稳定。

【主持人】从2013年开始关注留守老人到2016年,我们“外婆的礼物”雏形开始形成,到现在为止是不是每年还会有一些新的外婆加入到我们这个公益项目当中?

【张新斌】对,是的,其实七年来我们积累的外婆有1370多位。每年我们也会发展一些新的村子,大概每年我们会新增100多到200个外婆加入我们这个创业的计划里面。

【主持人】太好了,就是已经达成了你最初的愿望,其实是一个可持续的良性的循环,对吗?

【张新斌】对,是。我们就希望更多老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劳动更有价值,让生命更有尊严,通过劳动实现创收,老有所乐。

【主持人】你们现在是怎么找到这些有需要(帮助)的老人们?对于参与你们这个公益项目的老人有什么要求吗?

【张新斌】我们起初就是从一个村,从自己……因为农村是熟人社会,起初是从我们身边认识的,熟悉的村子开始,十几户、二十几户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走出了旬阳,在安康的其它县,包括岚皋县、宁陕县,包括紫阳县,我们会找当地的一些比如挂职第一书记,还有村委会,还有当地的一些志愿者组织,包括一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我们跟他们合作。我们项目有一些资源,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些鸡苗、粮食,让他们来帮我们提供外婆的信息。以前我们就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这些5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参与我们的项目,只要他家里有养殖条件,有体力劳动的能力,有这个意愿就可以参与。现在我们已经脱贫了嘛,所以稳定增收,村里面只要有意愿,我们经过一个初步的审核,这些老人都可以参与我们的项目。

【片花】

这是一项发起于十年前的公益项目,当人们都朝着繁华奔跑,他们偏向大山走去。

(出录音)“奶奶,你在干什么呀?”“喂鸡呢!”

“一年就是这个小伙子,跑来给发一些鸡苗,老了也种不了地了,就是喂个鸡,卖个鸡蛋,挣些零用钱,这自家就够用了。”(录音完)

10年间,在秦巴山区腹地,这群逆行者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守护朴实纯真,让辛勤劳动产生市场价值,让捐助者得到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以公益致力于乡村振兴。广播访谈——外婆的礼物,欢迎继续收听。

【主持人】以公益致力于乡村振兴。欢迎大家继续收听我们今天的节目“外婆的礼物”。“外婆的礼物”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张新斌给自己的团队起了一个很温暖的名字——“大山的守望者”。有人说,通过“外婆的礼物”这个公益项目的载体,他们为城里人守住了乡愁,也帮助这些留守老人找到了属于他们的诗和远方。2021年,张新斌和他的团队被评选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我想问一下张新斌,在你看来,这么多年来,受到帮助的老人们,他们身上发生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

【张新斌】我觉得一方面是生活的现状有一些改善,最大的变化应该是精神上的。现在如果有机会您到我们的外婆村去看一看我们的外婆们,她们现在变得更自信了,阳光、积极。我们有一个老人,今年82岁,没有上过学,以前是不认识自己名字的,然后随着这几年参与我们这个活动,她要来送鸡蛋,我们要给她写一个条子嘛,经过几年,她现在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到现在能写出自己的名字,然后老人就很开心,因为对她来说这就是一个进步。然后,以前比如过年的时候,老人们想给孙子发个红包,那个时候她们身上是没有现金的,因为她们没有什么收入嘛。现在她们每个月能有几百,一千多的收入,她们过年的时候,她们给孙子包一个红包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她们很自豪啊,腰杆很硬,就是自己挣的钱,然后给孙子的红包,她们就会特别的自信。我觉得让她们找到了一种晚年的尊严吧。

【主持人】是。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其实生活上的苦也许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其实是她们精神层面被满足,她们更需要家人、朋友、社会对她们的认可和关照,对吧?

【张新斌】是的,是的。

【主持人】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每个人在面临老龄社会的时候,必须要认真思考和解决好的一件事儿。张新斌,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位微信网友的留言,好吗?

【张新斌】好的,好的。

【主持人】我们看到网友“乐乐”他说:我是咸阳乾县的。今天的节目让我想到了自己76岁在农村的外婆,她和外公依靠辛勤劳作养大了母亲和舅舅,她可以加入你们的项目吗?另外,我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购买“外婆的鸡蛋”,请告诉我。

【张新斌】谢谢这位网友的关注。目前咸阳我们还没有落地这个项目,今年我们也在探索,因为现在相对来说我们项目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也会去更多的地方。如果有机会的话,将来我们也可以去村里看一看,如果说老人们有意愿,当地的情况也允许的话,我们也可以在您的老家去尝试发展一下我们这个项目。买鸡蛋的话,现在其实途径还挺多的,因为现在我们在主要的电商平台,包括淘宝、京东都会有我们“守望大山”的店铺,也可以通过微信搜索“守望大山”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包括在抖音也可以搜索“守望大山”,可以在我们外婆的直播间去买我们外婆家的鸡蛋。

【主持人】好。我们也谢谢这名网友,借着他的故事,我觉得可以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到“外婆的礼物”这个公益项目,因为我们也期待它可以覆盖更多的人,更多的爱心人士。好,谢谢乐乐。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大街上的灯”,他说,张新斌,你是好样的,很佩服你的毅力和坚持,不过我想你应该也有泄气的时候吧,平时怎样鼓励自己的?我想知道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张新斌】这个事情我坚持了10年,中间其实还是蛮辛苦的。我是(20)16年专注于去做这个事情,前几年就是(20)16年到(20)18年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团队也从8个人变成2、3个人,那时候没有更好的市场和渠道,产品也不够成熟,那时候我就把前些年的积蓄就全部亏完了,车子也跑了十几(万)公里。当时中间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最大的鼓励就是我们去村里,去外婆家里收农产品,收鸡蛋的时候,外婆们的笑容还有她们的那种喜悦,包括她们拿到钱的时候的那种兴奋,对我来说就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我觉得做一件事情,你从内心找到对事情的热爱,可能是最大的原动力,就是这种热爱还蛮重要的。人生格言,其实我一直有一句话就是“相信梦想的力量”,首先要相信,然后要坚持,我相信,只要相信了,坚持了,这个事情一定会往我们想象的好的方向发展。

【主持人】在你最难的时候,其实你会看到你做的这件事情的价值和意义,它给了你力量和动力,对吗?

【张新斌】是的。

【主持人】而这样的一件事情,也经常被人提及的就是价值、意义、温暖等等,这一切其实都源于我们内心的那份热爱和坚持。

【张新斌】是的,热爱还蛮重要的。

【主持人】是。好,听众朋友,由张新斌和他的团队在2016年发起的“外婆的礼物”这个公益项目覆盖了很多农村的留守老人,让她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产生市场价值,让他们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也欢迎大家继续收听和关注。

【片花】

(出录音)“婆,我来收鸡蛋了!”(录音完)

这句听起来简单质朴的话,是安康旬阳市城关镇的留守老人们最爱听的话。隔三差五,张新斌就会去老人家里收鸡蛋,再通过各种渠道把鸡蛋卖出去。

(出录音)“朋友们大家好,我们这会儿是在旬阳市城关镇赵家庄,这又叫外婆村,然后我们这会儿在卖的是外婆的鸡下的蛋……”(录音完)

“外婆的鸡下的蛋”绿色无污染,带着浓浓的乡愁和儿时的记忆,张新斌给这个公益项目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外婆的礼物”。

【主持人】“外婆的礼物”,这是一项发起于十年前的公益项目,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项目的发起人张新斌在节目当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十年来这个公益项目如何从无到有,如何从小到大,一直到现在,我们看到“外婆的礼物”已经累计帮助了安康旬阳大概一千三百多位留守老人。这些大山深处的老人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们自食其力,生活更加的有信心,更加的有尊严。我们再来请进张新斌的电话。张新斌,你好。

【张新斌】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从最早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给她们捐钱捐物开始,到后来我们用“外婆的鸡蛋”这样一个方式“以买代捐”,再到今天看到你又成立了公司,已经不仅仅只是销售外婆的鸡蛋,还会卖更多的农产品,是吗?

【张新斌】对,是的。起初我们外婆的鸡蛋这一个单品——土鸡和鸡蛋,但是我们慢慢的发现,其实山里还有很多好的产品,是外婆们发愁卖不出去的,也刚好是城里人想要买到的一些绿色健康的食材和好的产品。但是因为,一个是外婆没有这种销售的能力,农村这种农户也没有这种营销的能力,其次就是这些产品比较凌乱,没有品牌,也没有标准,也没有资质,所以那个时候我们为了把这些产品能够商品化的卖出去,我们注册了农业公司,包括电商公司,然后我们给这些产品去做更迎合现在市场的一些包装、一些创意,然后让它们更好的走出大山。就比如我们除了鸡蛋以外,我们旬阳还有一个水果叫“狮头柑”,比较小众的一个水果,那个后味稍微有一点点苦,所以有很多外地人接受不了。然后我们当时(20)17年的时候大量的滞销,柑农卖不出去,就卖两块钱一斤,当时我们就给它做了一些更适合现在互联网销售的一些包装,比如说我们做的小果,我们叫“同‘柑’共苦”,是针对这种创业,更拟人化,叫“同甘共苦”,讲一起吃苦吧。然后树中间中号的果子,树中果我们叫“‘柑’甜与共”,就讲人生成熟的状态,跟人分享,然后有一句slogan叫“最甜的是与你一起吃苦”。然后长在树尖上的那个果子,就是最大的,我们叫“苦尽‘柑’来”,就跟人一样,当你成功的时候,吃过的苦现在就很甜。我们就把很多这种农产品通过现在互联网的思维,通过现在大家能接受的一些文案、一些文创的这种融合,然后让我们旬阳很多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到了千家万户,现在我们可能上线了有一百多种安康的农副产品。

【主持人】哇,有一百多种呢。

【张新斌】对,是的。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电商平台,另外我们也做农产品的供应链给一些网红、一些大V供货,然后包括我们还有一些线下的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和现在新媒体的方式,把这些产品销售出去。

【主持人】你们在用更大的怀抱和视野守望我们的大山。刚刚听你讲到那个柑子的包装,我都觉得我想去买一点。

【张新斌】我们一起吃苦。

【主持人】对。那其实这个销售更多农产品,我想一开始可能也是很难的吧?

【张新斌】一开始不好。就是我们(20)16、(20)17、(20)18那时候一年可能就卖几十万吧,就是一开始因为我们自己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包括团队的建立,还有我们找渠道,还有起初这个产品的品控一系列问题,起初还是挺难的。然后通过不停的宣传,不停地努力,现在才慢慢打开市场。

【主持人】对,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太了不起了。现在你们还会经常拉着外婆一起直播带货,是吧?

【张新斌】对,是的。就是我觉得给外婆找了一件新鲜事儿吧,也让她们出出镜。一方面是让大家能够了解到我们农村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呢,也让大家看看我们的外婆们,她们的精神面貌。然后也挺有意思的,外婆们她们还挺高兴的。我们第一次直播是我们的刘石英外婆,她也80多岁了,当时网友就问:“外婆,你知道薇娅吗?”外婆说:“我喂鸡不喂鸭”。我觉得更多是她们也能够通过这种直播的互动,了解现在外面的一些信息,我觉得对外婆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主持人】很可爱的外婆们。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关注一下在互联网上的这些外婆,看一看跟你记忆当中的外婆是不是一样的。好,欢迎大家继续来关注我们正在直播的《外婆的礼物》。

【片花】

农村青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留下了一个个守望着家园的孤独身影。留守老人们在默默操劳的同时,内心还要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通过“外婆的礼物”,老人们力所能及的劳动变得更有价值,生活的更有尊严,也让乡村萌动着久违的活力。

如今,外婆的礼物已经从卖外婆的鸡蛋,延伸到销售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农产品,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继续发光发热。广播访谈——外婆的礼物,欢迎继续收听。

【主持人】“外婆的礼物”,我们非常高兴在十年间,看到它从最初的一个小小的想法——关心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捐款捐物,到后来有了“以买代捐”的雏形,一直发展到现在,“外婆的礼物”品下有一百多种的农产品,向所有的有乡愁的朋友们敞开大山的怀抱,让老人们可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让城市的消费者可以吃到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今天我们正在电话采访的是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张新斌。在过去几年间,“外婆的礼物”线上的参与量超过50万人次,带动山区农产品的年销售额超过了六千万元,而张新斌也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张新斌,现在你的团队有多少人?

【张新斌】我们现在在职的有40多人,然后我们也在西安、安康、岚皋还有旬阳开设了分公司,主要是围绕着这个电商助农,包括新媒体的拍摄,还有我们的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这些岗位。

【主持人】嗯,这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是吗?据说平均年龄很小?

【张新斌】对,基本上都是90后上下吧。像我就算我们团队里比较老的了,像80后就算比较老的了。然后,百分之七八十其实都是山里娃,都是农村娃。他们也是以前有的也是在城市里面工作、生活,现在也是又回到了乡村,回到了外婆的身边,也是希望能够给家乡做点事情吧。

【主持人】就是他们其实也很多是从大山里走出去,然后又回来的年轻人?

【张新斌】对,大多数都是从大山里出去的,然后又回到乡村的。

【主持人】那这些年轻人他们自己所具备的一些特长、知识或者专业、兴趣点,跟你现在的这个事业是不谋而合的吗?他们回来能胜任你这儿的工作吗?

【张新斌】其实起初我们就根本没有考虑这个,当时我们还是比较缺人的,只要愿意加入,只要他对农村工作有热情,我们都是欢迎大家回来的。然后后来慢慢的,我们也吸引到了一些专业的人才。另外,其实只要大家有这个热情,年轻人我们也可以培养。现在我们其实有很多(人)以前其实也没有做过,比如说我们的小张,他以前是酒店的前台,然后现在在我们外婆村做主播,就是形象上比较吻合,但是专业上以前是不吻合的,但是经过了这一年,快一年的磨合,现在他已经能胜任这份工作了。所以农村现在是真的缺年轻人,只要年轻人愿意干,我们也愿意给平台,我们也愿意去培养,培训他们,然后让他们能胜任这份工作。

【主持人】原来到城里去是很多年轻人最朴素的一个愿望,其实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逆行回到农村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下面呢,我们就接入刚才张新斌口中的小张,他叫张勋,对吧?

【张新斌】对,他叫张勋。

【主持人】今年24岁,在团队里已经大概有三年左右的时间,现在主要负责一些外婆村日常维护的工作。比如说年初的时候给外婆们发鸡苗,下蛋了之后再去回收鸡蛋,而且他之前有做厨师的经历,所以他现在出镜当主播,会给外婆做美食,然后把跟外婆相处的这些场景拍摄下来,陪伴外婆。所以呢,在外婆村,我们这个小张同学有一个特别温暖的名字叫“共享外孙”。接下来小张同学已经在线了。来,张勋,你好。

【张勋】你好,老师。

【主持人】就是,同时做这么多外婆的外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张勋】感觉被团宠,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主持人】是一种团宠的感觉。

【张勋】对,对对。

【主持人】你很年轻,那你跟老人打交道,受他们的欢迎,你是不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张勋】我比较被她们喜爱吧。我经常帮她们干些农活,她们的孙子、儿子都不在身边,可能我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她们可以从我口中得到一些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一些新鲜事情。

【主持人】就是还挺招老人喜欢的。

【张勋】对,像偶尔逢年过节都打电话让我去她们家过节,给我做好吃的。

【主持人】那你太幸福了。

【张勋】还有今年疫情的时候,可能我在村里隔离的时候,当时不能出门,可能大家都在为吃什么菜,吃菜发愁,而让我发愁的是我今天去谁家,在哪家外婆家吃饭。

【主持人】邀约太多了。

【张勋】对,这家给我包饺子,那家给我炖鸡,每天都是打电话让我去他家吃饭,知道我不能回家。

【主持人】对。一个24岁的年轻人,在村里的工作和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很鲜活。小张曾经在外面打工工作过。据说这个工作经历、收入都还不错,那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回到农村?

【张勋】说起和“守望大山”缘分吧,还是因为“老张”。

【主持人】“老张”?就是张新斌,对吗?你们管他叫“老张”。

【张勋】对,我也姓张,我们都称呼他为“老张”,然后都把我称为“小张”。当然我知道他,当时“老张”为了自己的外婆们放弃了城市的事业,他和大山的故事,我感觉很感动。因为我和他经历差不多,我们都是留守儿童,所以我们很快有了共鸣。就除了刚刚大家听到了“老张”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的事业,就是陪伴并且帮助了这么多外婆之外,他还做了很多事情。他一直做公益,在他做公益的路上,知道了老乡们下山没有路,都是那种山路很麻烦。然后他就通过各方努力,加上互联网的很多人众筹,修通了一条9.88公里的彩虹路。还有像我一样的这样留守儿童,他们在过去的七年里资助了400多名,然后他这么多的公益历程,我真的被深深打动了,而且被吸引了。虽然说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但是我觉得也可以志在家乡,从此我就想加入“守望大山”,成为和他一样为家乡老人和孩子做点事情的守望者,然后我辞去了我在西安的那份工作,然后回到家乡加入了“守望大山”。

【主持人】嗯,你也是留守儿童?

【张勋】对,我从小跟我爷奶一块儿长大,当时爸妈们都在外地工作。在我十一岁前,他们可能一年只回来一次,有时候两年回来一次。

【主持人】嗯嗯,所以你会受到这个公益项目非常大的触动。

【张勋】对,因为我知道我爷爷奶奶在晚年的时候,可能也是缺少陪伴吧,我们都在外面,然后我就想多通过这些事情多陪伴下老人,让他们晚年可以过的更加开心一些。

【主持人】那回来之后,这个农村的市场,包括你现在的工作,让你失望了吗?

【张勋】并没有让我失望,我觉得挺有意义的。虽然说之前工作比较轻松,也还可以,但现在事情我感觉很有意义,也能实现我的自己的价值。

【主持人】我们也很开心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愿意重新回到农村。因为乡村振兴需要像你们这样有知识、有见识、爱农村的人,而我们相信现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也一定会给你们年轻人人生闪耀的机会,好吗?

【张勋】好的,谢谢老师。

【主持人】好,继续加油!谢谢小张同学,再见,小张。

【张勋】再见,老师。

【片花】

这是一项发起于十年前的公益项目,当人们都朝着繁华奔跑,他们偏向大山走去。

(出录音)“奶奶,你在干什么呀?”“喂鸡呢!”

“一年就是这个小伙子,跑来给发一些鸡苗,老了也中不了地了,就是喂个鸡,卖个鸡蛋,挣些零用钱,这自家就够用了。”(录音完)

10年间,在秦巴山区腹地,这群逆行者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守护朴实纯真,让辛勤劳动产生市场价值,让捐助者得到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以公益效力于乡村振兴。广播访谈——外婆的礼物,欢迎继续收听。

【主持人】十年的时间,张新斌带领自己的团队和“外婆的礼物”这个公益项目一起成长。目前,“外婆的礼物”已经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有效的帮扶机制。从安康旬阳的留守老人,目前已经拓展到了安康岚皋、紫阳等地,帮助她们实现了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有人说,在城市里有多少在外漂泊的打工者,农村就有多少守候在家的老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外婆的礼物”到底有哪些更多的现实意义?它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罗丞研究员的看法。

【罗丞】我是带着激动和欣喜的心情,在收听张新斌团队“外婆的礼物”的创业经历。那么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只要我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热爱,脚下有希望,乡村就会更美好。我觉得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一个就是要找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发力点。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对农村留守老人而言,加强精神关爱,增强自身能力,树立直面生活的信心,是比解决生活照料更为艰巨的任务。张新斌团队通过让老人在自家小院里辛勤劳作获取一份收入,实现创业增收,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第二点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那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说教,一定要找准我们的发力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张新斌团队的可取之处就在于能把脱贫地区的小院经济,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通过发展产业,强化了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那么第三就是乡村振兴要有新思路,首先乡村振兴必须是人才的振兴,人才的振兴一定是从土生土长的新乡贤、新农人开始,我们特别高兴这样有知识、有见识、爱农村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参与振兴乡村。其次,乡村振兴要注重市场力量和商业模式创新,张新斌团队很好地让辛勤劳动产生市场价值,让捐助者得到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以公益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同时,又注重公益的可持续,积极注重商业化改造,注重品牌设计包装,拓展销售渠道,开发新业态,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久。

【主持人】好,一方面服务我们农村的留守老人,其实找准痛点非常的重要。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让这些老人重新跟外界连接起来,点亮了她们对生活的希望。而另外一方面,乡村要振兴产业和人才是关键,那么这些回来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情怀和专业,让公益项目可以一步步的发展成乡村产业,同时又和市场接轨,可以说很好的兼顾了这两方面。下面呢,我们再来接进张新斌的电话。张新斌,你好!

【张新斌】老师好。

【主持人】十年的发展历程,走到今天特别地不容易。那对于未来自己有没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想法?

【张新斌】其实我们做这件事情还是挺不容易的,因为从山里走出来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然后现在回来,其实也更不容易。但是我觉得经过这些年之后,我也坚定了信心。就是一方面我觉得在乡村振兴这个阶段,我们广袤的大山、广袤的乡村需要更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参与。其次呢,就像您刚讲的找到市场的痛点,其实我们大山里面有很多好的这些产品,很多是城里人想要去买到的这些产品,也是他们需要的产品,所以未来我觉得我会更加坚定的和我的团队一起,一方面是把我们的品牌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就是把我们更多大山里面的产品,通过我们的品牌来赋能,让它们能走向更远的这个城市里面。然后在乡村振兴这个阶段,我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大山,回归土地,我们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好,我相信这些外婆们的笑容,应该就是我们乡村振兴最好的一个画卷。所以还是那句话不忘初心吧,我们继续在这个大山里,为我们的大山,为我们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公益项目可以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带领更多的外婆们,让她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更加开心、更加有尊严的幸福的生活。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你们一样愿意回到农村,让农村变得更强,让农民变得更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农村、农民,大有可为,对吗?

【张新斌】对,谢谢您,谢谢您,我们继续加油。

【主持人】我们一起努力,谢谢张新斌。

【主持人】听众朋友,我们为大家讲述的公益爱心故事 “外婆的礼物”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的收听和关注。我是主持人俊芳,本期节目编辑李文娟、辛红。节目监制付银安,摆卫军,感谢各位的收听,再会。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