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郭秦川:铜川转型蜕变在路上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2-06-28 14:54
陕西渭北高原有一座资源枯竭转型城市——铜川市。这里曾因煤而兴,因矿设市。经过近60年发展,为国家建设贡献7亿多吨煤炭,3亿多吨水泥,形成了以煤、电、铝、水泥为主导四大传统工业体系。同时,使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GDP从建市初期1962年0.6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占GDP比重52%);增加到2020年381.7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占GDP比重34.9%),发展中产业结构及工业对GDP贡献率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原因来自煤炭行业发展因素的制约。200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城市之一。至此,铜川迈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铜川在转型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需要正确面对和正视铜川区位资源禀赋的现实现状。受地域面积(3882 km²)小,地理地貌复杂(地貌复杂多样,山、川、塬、梁、峁、台塬、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峡谷相间,台塬广布,梁峁交错等)、人口(2020年78.49万人)规模小、产业转型与投资等受限,发展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其中,受地理环境影响,大型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建设与发展相对受限,同时受人口结构及分布影响,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转型提质受到制约,并受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直接影响,服务业同时受制于此。这样,沉淀下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产业格局,不利于铜川腾飞的战略诉求,急需加快改善发展环境和条件。
所以,立足铜川资源禀赋,以及地理环境、地域面积、人口、产业结构等,适宜走“专精特新小”之路,突出“蜂(巢)群效应”的做法,加快中小微型企业或产业活动单位的培育和发展。突出多而专,专而精。规避规模以上企业或大型企业转型、提升、更新换代慢等缺点,体量大影响大动能转换极慢,社会资源消耗大。同时,也不见得为地方创造税收、就业、增收多等。所以,需要转换思路,切中铜川实际,不能想当然。
要考虑清楚,要GDP总量,还是要地方就业、财税及后续发展与持续繁荣,看短期还是长期。铜川距离省会城市很近,优劣势很明显。
当下,铜川市诸多领域都处在新旧交叠的转型敏感期、加快期,传统套路或思路很难持续下去,但新玩法、新理念、创新载体还在萌芽。照搬照抄的模式则会被套牢,难以自救。毋庸置疑,产业迭代速度远比想象中的快,与其“担惊受怕”,不如“未雨绸缪”。
纵观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与条件,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时刻在运行,并以链式运转循环反复。所以,要畅通经济循环,避免形成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和堵点,放眼“双循环”和“统一大市场”等需要有深刻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践行“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也才能更具创新性、务实性、操作性、实施性。
很显然,当前转型升级进入了压力急剧上升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防控、美国霸凌、俄乌战争、地缘政治复杂化加深等非常态下的转型时期,转眼间演变成奋进的压力和挑战。更何况,转型升级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与时俱进、适时而为,以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总思路来应对和推进将会更加科学。这就需要认识到地区经济进入同质化、同构化、复制式竞争的拐点,各行各业正经历新旧更替的态势拐点,多个拐点叠加,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更加复杂严峻。同时,更要看到当前,国家在应对疫情防控,加快经济社会恢复,现在和未来制度红利持续释放,为企业或产业活动单位复式结构的二次创新,提供更多的平台、超级枢纽或孵化器,使企业或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人变成发展的节点和燃点。
从经济运行现实观察,产业方向调整直接受社会大背景影响较深,应是“时代升级+国家战略+行业趋势+地区规划+市场选择”的必然。产业快速迭代,更加需要技术、人才、资本投入等结构适配。所以,产业转型升级不是一个单纯生产单位或产业活动单位的市场与行政干预,需要综合经济社会全面资源要素的对接。当前,铜川经济持续深入转型,建议参考以下方向。
一、建立“土地超市”
铜川市是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比例低且用地需求量大的地方。受到国务院2022年重大事项督查组的通报表扬。以此为契机,持续深耕土地资源要素使用效率。以零散和3年及以上未运营土地(含企业倒闭、破产土地、矿区、荒坡等)为主体。依据《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精神和要求,针对城市周边、临路、邻村镇居住区,或交通便利的山区深处,做好整地清查和利用规划工作,以质量/产值、利税和数量为主体,为加快“专精特新小”企业入驻和土地盘活创造条件。突出以第一产业和服务业,以及小型加工业引进扩容为主体,构建“土地超市”制度,构筑产业“蜂巢”基地,为推进“蜂群”效应奠定基础。
二、持续转型升级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门别类梳理挖掘、改造、转型和升级。受土地资源和资源禀赋制约,在实施、对接和创新拓展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一带一路、黄河流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向生产性服务业、加工配套工业、稳民生等领域发展,挖掘铜川产业潜能。做好创新衔接、拓展和提升。
1、处理好产业接续发展定位。未来一个时期,传统产业主导铜川经济的状况仍会持续,对财税、就业等贡献仍居主导地位,但随着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逐渐减弱。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稳定传统产业发展是现实需要;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转型必选。
2、依北拓南。面向南方市场和“一带一路”,立足铜川煤矿事业发展根基,依托陕北煤炭资源,做好煤化工和深加工业。一是专业技术化煤炭教育培训业,做深做大煤业职业工匠和高技等;二是煤炭研发和利用试验基地建设;三是煤油气化工产业深化与加工工业拓展、延链、强链,重点向碳化、油化的民生领域转化。既做好老旧矿区煤炭储存和改造,使煤炭资源向材料、轻工业、超导体等基础行业转化,同时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向精细高品质化发展。
3、深挖材料。一是以新材料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重点,以融入全省“追光计划”为契机,积极发挥澳威激光、隽美经纬、天健九方、日月芯半导体等企业带动能力,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加快构建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二是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以现有水泥、陶瓷等石土粘性产业为基础,持续加快深化水泥、陶瓷等产业的提升转型,推进石质、瓷土质等增材、喷涂、速凝、装饰…产业的拓展延伸,充分结合高科技手段,向相关行业渗透。向基建、材料、溶化剂、化工、电力等行业渗透和融合推进。三是以首启连续碳纤维、天策高导沥青基碳纤维、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天众轻质合金材料研究院等为基础,积极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实现铝基、镁基、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突破。
4、特色提升。一是持续深化现有生物医药基地建设。以方舟、兴盛德、天一秦昆等医药企业为基础,加大中药经典名方开发及研制力度,做大国内适配性较强的中药饮片、中成药产业规模;加快建设铜川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宜君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完善中药材育苗、种植、提取、加工等产业体系,建成中药提取物产业链平台基地和衍生品制造中心,培育中医药妆、保健品、中医药旅游礼品等中药衍生产业。二是依托咸阳国际机场,推进铁路、高铁、航空、都市圈/群、一带一路等便捷式快餐产业发展。同时,依托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向低+高端健康餐饮、保健食品和保健配方餐饮市场、休闲养生配方产品等方向转化,从吃与用的健康角度思考市场。研究和推进耀州咸汤面速食产业、宜君豆腐深加工产业等。三是继续有效推进中医药产学研教学基地建设,构建中医药实践基地、产品和地标品牌。
5、柔性生产。依托现有制造业与配套,向消耗性和日用性市场拓展。如制造业辅助行业的包装业、配件指南性生产服务业(如附件包、器件备份、替代品、寿命及风险智能监测仪、装饰、赠品等),特别是对接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个人安全防护设备,以及便携式检测设备等。
6、应急设备。依托矿业系统煤矿救援和救护,推进以能源化工为主体的中小型应急设施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矿业、自然灾害、极端气候等中小型应急设施设备制造实验、生产和转型。特别是针对矿业单人应急穿戴和防护设备研发、生产制造等。
7、通用航天。一是依托中国(铜川)商业航天城核心片区,持续深化和推进商业航天控网项目建设和发展,建立军民对地观测数据共享交换分布式中心节点,打造多网融合时空信息服务产业(技术+基站+信息服务等)。二是依托航天基地,向通用航天民用终端产品延伸,向接收/扩放器、指挥设备、手持设备、通用技能人才培养等方向延伸。
三、深化投资
1、第一产业。一是持续推进畜牧业、林业经济的投入和发展。依托铜川自然资源和经济地理,推进和深化精品畜牧业,如普遍接受的瘦肉猪、速成羊、肉鸡、驴、肉鹿、灵麝等,做好种质、规模和质量,用足“林畜综合”空间。同时,推进“菜篮子”铜川定制与配送工程。二是推进休闲农业。重点在小、活、美上做功课,特别要重视市场运行方式、方法和运营手段。如免费钓鱼与餐饮、免费影视制作等。
2、陈炉古镇。以陈炉古镇旅游为例,做好道路(沿线、村内、景内等)绿化净化,完善指示标识和智慧向导,做活瓷业市场,让来陈炉游客有环境优美的饮食场所和可口廉价的饭菜。有午休场地、免费停车场(要有管理值守人员)和沿路停车观景地、厕所、垃圾存储桶、可携带或定制纪念产品、物流配送等基础保障。更要有治安应急处置联系方式及便捷服务。特别是属地群众待客素养等内生动力提升和沉浸式推进。同时,深入探索打造“周末在铜川”休闲娱乐、清爽民宿、养性圣地等1小时内服务性商业圈。
3、碳封存。充分利用铜川废矿资源和“双碳”政策,有效对接国内能源化工业碳排放与收集储存技术,做好矿井复式碳利用。
4、资源利用。面对日益扩张和加快更迭的机动车市场,以及城镇化人口高度集聚形势。临近西安省会城市和便捷的交通枢纽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制造业产能和转型,同时依托原有黄埔钢厂、棉纺厂、灯泡厂等企业旧址、工匠、技术…,以及沟壑纵横地带,适度推进全省或全国机动车资源、居民废弃物资源再利用产业和市场。
四、稳定政策
着眼铜川产业结构现状和布局,立足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环境,针对现有和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布局的方向或趋势,客观科学正确的梳理促进铜川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特事特办”、“一窗通办”、“一事一议”、“定向定性”等政策文件,持续稳定符合现今产业运行规律的政策。同时,有针对性实施构建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相配套的进程性策略,科学适度干预,解决市场失灵失效。因此,市场有效应以政府有为为前提,政府有为就是为了让市场有效,用“免费性”政策,鼓励和推进有效市场。特别是在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体验经济、互联网经济时代转换过程中,“智慧产业”挖掘和释放性政策包的供给。
铜川经济转型任务依然艰巨,更加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步伐,依靠国家战略规划,掌控市场运行规律,适时客观调整规划,抓住时代+战略+市场+信息的阶段性红利和机遇,不失时机奋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