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谈“双减”丨榆林市横山区第三小学校长杜宏芳:全面实行“1+N”的作业模式提升质量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08 07:43

编者按:“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陕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调整。校长们对“双减”政策怎么看?学生多样化需求该如何满足?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即日起,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联合各市级学习平台推出《百名校长谈“双减”》策划,邀请全省百余名中小学校长,聊一聊“双减”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探寻优质教育之路。

百名校长谈“双减”嘉宾:榆林市横山区第三小学校长杜宏芳

4d1bd8186c3652384f0850af530438f7.jpeg

榆林市横山区第三小学校长杜宏芳。

精准提质 作业从“大锅饭”走向“自助餐”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在接受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时,榆林市横山区第三小学校长杜宏芳介绍。

第一,完善了作业管理机制,凸显学校的顶层设计优势。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学校深入解读重要政策文件,精准把握校情学情,多元分析学生学习本质,提升系统思维意识与顶层设计能力,从单一学科的管理迈向多学科的整合管理,实现作业管理的校本化。将作业管理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范畴,通过完善作业管理细则,明确管理要求,将作业管理从抽象概念的解读转变为多个具体项目的实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到人到位,从而推动作业管理高效运转。

第二,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学校成立了“作业研究中心”,建立了“分层练习题库”。出台了作业设计10项原则,优秀作业10项标准,作业批改实操策略等作业质量的提升办法,创新了作业类型和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行“1+N”的作业模式。“1”是基础作业,指向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全体学生做,并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N指的是创新作业,指向学生学有余力的,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完成实践性综合性作业,通过选择性作业的实施,提高了精准施教的水平。

第三,丰富作业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把减负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拓展类、体育类、美育类、劳动教育类的作业实践研究。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第四,缩减作业时间,要求95%的学生必须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三到六年级学生回家后仅剩余阅读和实践类作业,很多家长反映作业少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多了,一招做减法,一招做加法,实现了作业的多元分层,精准提质,作业从“大锅饭”走向了“自助餐”,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第五,培养学生作业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学生是作业的使用者与完成者,作业内容完成的先后顺序、时间安排、重难点突破、自我纠错与自我反馈等内容都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第六、建构关于作业管理的家校合作机制。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是促进孩子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七、做好课后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课后服务是从2021年3月全面启动的,按照5+2要求,每天两课时共计80分钟。主要做法是坚持一个理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构建,紧紧围绕“让每个孩子绽放七彩阳光”这一办学理念,充分利用优秀教师、家长和社会资源,开设多种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每天的课后服务都做到“三个保证”:保证作业在校全部完成,保证学生回家后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家务劳动,保证学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和自主阅读,实实在在的帮助孩子减掉了机械重复的学业负担。

ec41be2be9f687c66c6aabd1a95dd2a0.jpeg

榆林市横山区第三小学学生在开展校外阅读活动。

多措并举 师生减负高效

首先结合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学校严格要求学生执行作息时间,早上8点到校,晚上9点必须上床睡觉。保证学生10小时的睡眠,自然就减少了作业时长。

其次在各班级还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导的作业统筹管理小组,调控各学科的作业内容总量,充分利用“作业研究中心”整合提炼出来的分类分层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保证多数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同时每天在校门口对当天的作业内容、作业总量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的家长以及社会监督。这些举措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的作业负担减下来。

学校还尝试通过智能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对作业管理的运行过程、参与人员与相关学科进行监督和调控,包括课堂教学、作业规划、作业设计、作业完成指导、作业反馈、作业检查公示等多个方面。多措并举,做到师生减负高效。

ca24c962a729d16921fd4215d862f97b.jpeg

榆林市横山区第三小学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学生

学校以“加强队伍建设、突出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认真落实“聚焦课堂、减负提效、立足学情、全面提升”的教学改革思路,一定要把课讲简单、讲明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抓备课。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教师用书、注重课标重点、讲究课堂方法,把每周的集备时间抓严抓实,让研磨课成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抓上课。强力推进课堂“精讲多练、精讲多读”。一是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学生。教师做到“精讲多练、精讲多读”。让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感受学习、理解、内化、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二是充分发挥对媒体教学设施的作用,不光省时高效,教学过程更丰富、直观、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1+N”课后服务内容体系。“1”指为困难学生补习辅导答疑或为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为确保课后服务时作业的有效性,要求精选题型、分层布置、专项纠错、归类总结、补齐短板。归类梳理问题,共性问题集体反馈,个性问题个别讲解,遗留问题跟进讲解,特殊问题家校协作解决。“N”指各年级特色课程,积极开展多门兴趣课程或社团活动。利用“请进来”的方式,融合社会家长资源,邀请医生、警察等各行业人士参与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立体化,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聘请优秀专业教师,让各种活动在学校课后服务课堂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抓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双减”工作落实好的根本保证。学校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课例研究四种形式,有计划、分阶段、针对性地抓好教师业务提升,重点围绕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计划外请专家培训,开展校内研磨课和赛教课,教学能手观摩课,师徒汇报课,基本功大赛等多种形式,反复抓,千锤百炼,向课堂要质量。

ed82b670f0bb300f756b9bda19f96a67.jpeg

榆林市横山区第三小学。

家长要有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

杜宏芳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深浅,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

“我校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家长讲坛等多渠道多层面向家长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教育家长要有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要求家长落实督促学习,养成自律;培养习惯,全面发展;重视陪伴,用心沟通;相互配合,支持老师四个任务。”杜宏芳表示,在与老师并肩前行的成长路上,请家长做到相信老师的专业精神,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联动老师,参与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学会尊重老师。在孩子所存在的问题上,只有双方保持一种愉快而积极的沟通方式,才能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d68759f5662b7556befda0df82ca444f.jpeg

榆林市横山区第三小学学生在开展课外活动。

“双减是一项持续系统的工程,做好学校内部的事是治理校外培训的长期策略。”杜宏芳说,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都不能动摇,必须稳扎稳打,通过一步步提升校内质量,打消家长因为焦虑而上校外培训的想法。同时要严厉打击学科类校外培训,杜绝变异、隐形等变相违规培训行为。

ecdf20eeaf3631fdc481c8394f87cebe.jpeg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