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谈“双减”丨西安市航空基地第一初级中学校长王建斌: 要完善全面育人的评价机制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1-26 14:20
编者按:“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陕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调整。校长们对“双减”政策怎么看?学生多样化需求该如何满足?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即日起,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联合各市级学习平台推出《百名校长谈“双减”》策划,邀请全省百余名中小学校长,聊一聊“双减”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探寻优质教育之路。
百名校长谈“双减”嘉宾:西安市航空基地第一初级中学校长 王建斌
西安市航空基地第一初级中学校长王建斌
落实“双减” 对校外做了减法 对校内做了加法
王建斌说,“双减”的实质是让教育回归教育主阵地——学校,回归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回归育人的主体——教师,是对校外做了减法,对校内做了加法。
围绕这一核心点,航空基地第一初级中学召开全体教工会,安排部署“双减”相关工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要求全体教职工知晓并及时落实。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学校构建起一体两翼“多维梦想课程”文化。“一体”即国家课程,打牢国家基础教育底色;“两翼”即开发并落实“学科拓展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为课程建设增亮色、添特色。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合理安排课程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选修课,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加强作业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作业分层布置,做到“总量控制、有效实施”。学校为学生提供午餐、晚餐,晚餐后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教师参与作业辅导,做到“作业校内完成、作业不带回家”,切实做到“学生减负,家长解忧”。
阳光运动,增强体质,每天保证阳光运动1小时,保证学生休息和运动时间,制定课间操、武术操的方案,做到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理念和实践并重。钻研教学,提高质量。教师永远是学校的根基,也是优质课堂的最基层保障。无论怎么减负,提升课堂质量,为孩子日后的发展做好基石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而这最终的关键点在于搭建好教师团队。今年6月份以来,我校以特有的“四新三高”培训为载体,开展了教师培训活动,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青蓝结对”计划,老带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立人课堂”为标准,追求有序、有趣、有理、有效。开展推门听课机制,校长和教研组参与听课,并形成课堂反思和改进座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组织教研组集体备课,研究学情、钻研教材。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做出了很多调整和改变,但我们始终坚持三不变:一是梦想不变,坚持立人教育,融通古今,立己达人;二是初心不变,激活并引导每个生命持续发展;三是信念不变,我们有信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材,为党的教育培根筑基。
西安市航空基地第一初级中学校园
教师要设计高质量作业 实现分层、个性化布置作业
王建斌认为,“双减”政策对于站在教学一线的学校和教师而言,意味着要设计高质量作业。高质量作业要求学科之间作业量要有统筹,大幅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学生作业能达到巩固或提升的效果,不是为了作业而作业。要深刻认识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作业设计与实施工作,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作业观念,教师对作业的功能定位,会直接影响作业目标、内容、类型、难度、时间等,从而影响作业效果。学校要站在全局角度,统筹各学科作业。各学科要立足单元角度,系统思考作业设计。站在单元之上,教师才能看清全局,摸清教材脉络,据此为学生设计质高量少、实现最优教学目标的作业。
再者,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科学制定三维目标,学科作业设计,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科学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的作业目标,重视通过作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认真分析学情,增强作业的适切性,完成作业的主体是学生,学科作业的设计要着眼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关注同一班级内不同学生生活经验、学习基础的不均衡性。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分层设计作业,把握作业难度。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探索弹性作业,设计必做和选做作业,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体验学习成就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管理,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作业目标和任务,共同诊断评价作业完成情况,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落实素质教育的初衷。学科作业的布置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要重视通过作业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个体发展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业内容要基于学习目标,巩固单元整体下的核心知识;凸显作业的典型性,紧扣核心知识与技能,突出学习要点,精准突破学习难点;体现作业的递进性。
作业有效反馈需要做到有针对性、有指导性、有激励性。批改作业,是师生交流的平台,要探索多种方式批改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同学互评、老师总评的作业评价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诊断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作业问题的反馈、矫正更有针对性。
为了降低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建立“教学云平台”来优化作业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由课程服务中心牵头,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协同推进的工作小组。教师常态课、教研课、评优课、“一师一优课”等均通过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开展。各学科小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作为集中备课的重点,定期通过学科教研的方式分享经验。
为解决学生作业机械重复、低质无效、学生负担重等问题,在立足本校学情的基础上,各学科遴选出符合学情的题目,形成题库。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型,形成错题库,提升学校作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除了常规作业,此平台还可以作为实践作业和特色作业的展示平台,在校内校外宣传。最重要的是,各学科教师在平台上提交每周的作业设计,年级组在线收集,汇总分析,统筹安排每天的作业形式与作业量,实现作业的科学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管理,能实现分层、个性化布置作业,及时数据分析支撑精准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师生负担会明显降低,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西安市航空基地第一初级中学校园
三个月时间内召开两次家长会 招募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管理
王建斌介绍,学校从开学初就下发“课后服务告家长的一封信”,指导家长如何对综合素养课程、学科拓展课程进行选课,丰富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
“双减”政策的落实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争取到家长的支持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政策刚出来时,有的家长撒花欢呼,孩子终于可以摆脱课外培训班的内卷,减少在课后辅导班上的投入。而有的家长怨声载道,倍感焦虑,认为孩子没有地方提高成绩了,对政策极其不理解。
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架起家校合作育人的桥梁,促进“合力双减,提质增效”,我校三个月时间内召开了两次家长会,广泛、精准的面对面宣传,让家长知晓政策、支持“双减”工作,不给孩子增加课外负担,向他们分享最新的教育方法,做好家庭教育。我校也招募了家长志愿者,参与到学校管理与学生学习生活中来,及时的把第一现场反馈给其他家长,做好舆论导向作用。
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家长会分批次被邀请当观众,共同见证学生们的成长与精彩的学校生活。等疫情缓和时,我校还会举办校园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走进课后服务活动现场,确实感受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只有更了解才能更理解,只有更理解才能更认同。通过努力,现在的家长更加理解“双减”政策,也愿意配合学校工作,形成了家校共育,蓄力成长的局面。
西安市航空基地第一初级中学校园
未来要回归教育本真 完善全面育人的评价机制
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王建斌认为,首先要坚持“三回归”,一是回归教育本真,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根筑基,把握教育的本质规律,为党培养接班人,提高教育的纯度;二是回归有效的路径,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有效才是硬道理,所以在教育教学一定要“减负增效”、“减量提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实行全面育人课程;三是回归精准的策略,做好主场。精准的着力点重点是放在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上,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学校也要提高管理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工作,落实管理责任。
还需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评价,引导学校正确发展。要完善全面育人的评价机制,“双减”是减负增育的过程,坚持立德树人,摒弃考试成绩简单相加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减少考试焦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作为评价教师的根本标准。要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将学生纵向学习全过程与横向发展的要素整合起来,科学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积累,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重要,因此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加强过程性评价,也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有效学习中获得成长、取得进步。
最后,要尊重差异,激发学习动力。尊重差异,注重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格成长和人格独立。教育评价就是指挥棒,也是学校发展的目标,因此要做好“双减”政策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充分发展,真正地“减负增效”和“减负增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