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在陕院士新增7名,助燃陕西发展之“火”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1-19 09:30

1870cef7a92a20f2fc9a0d86b99ebde3.jpg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强力支撑。此次增选陕西共有7位专家入选(包含外籍院士1人)。对于正在“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陕西而言,既是喜讯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建设人才强省的重要机遇。

aa4b34b007d5f2a061ea77af84553aa2.jpg

此次增选陕西共有7位专家入选(包含外籍院士1人)。

在陕院士新增7位列中西部第二

新增选的两院院士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他们来自于115所院校或研究机构。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为860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11人。

7名在陕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其中4人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包含外籍院士1人)。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里,陕西师范大学房喻当选化学部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窦科峰当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孙军当选技术科学部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张卫红当选技术科学部院士。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里,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邹汝平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赵铱民当选医药卫生学部院士,西安理工大学孙学良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这次新增两院院士,陕西在中西部地区中入选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湖北。此次院士增选之后,陕西的院士总数达73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世界各国都用院士授予本国最有成就的学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地方院士的数量,往往决定着该地区的科学技术实力和创新发展方向,此次在陕两院院士研究领域中,涵盖了化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等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各个重点学科领域。

0118d66c83df35f2422a57d6abe904c2.jpeg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资料图)

高校成陕西高层次人才“聚宝盆”

此次陕西地区新增的7位院士中,房喻、窦科峰、孙军、张卫红、赵铱民、孙学良均来自在陕高校。可以说,陕西高校已成为陕西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聚宝盆”。

陕西省是科教大省,现有高等院校109所,拥有8所“双一流”高校,以及众多的科研院所,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8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6家。

近年来,陕西各高校把引进、培养、留住、用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放在突出位置,依托“院士工作室”等平台,引进国内外高端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青年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得益于近年来一系列创新的人才政策,高校人才活力被激发。陕西高校多名教师入选院士,诸多教师收获国内外各种大奖或在权威期刊频频发表高质量论文。

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徐卓、李飞教授团队研发的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为研制高性能电光调制器、光学相控阵和量子光学器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关键材料。2020年,该技术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并入选202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由此可见,高校作为陕西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在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高校拥有任何单位都无法比拟的学科、人才、科技、平台等综合优势,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据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68.39%,排名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75.97%,排名全国第4位。

f0de1969f027a41aec135215ac4ea810.jpeg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来源: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院士多多才能燃旺发展之“火”

两院院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领头雁”作用、创新驱动上的“主力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何让他们的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各方探讨的话题。

事实上,院士们凭借自身稳居产业链上游,手握产业前沿核心技术,除了能为地方带来直观的项目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地方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而先进发展地区的经验表明,“院士经济”所激发的新动能,既能通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无中生有”的新突破,也能通过“以新带旧”,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

之前的数据显示:陕西省院士中,涉及30家机构的62位院士(71人次)的研究方向与陕西省八大产业(能源化工领域、装备制造领域、现代农业领域、信息技术领域、新材料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生态环境领域、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对应;其余院士研究方向,主要为地质勘探、管理及力学等学科领域。统计显示,陕西省约90%院士研究领域与陕西省八大产业直接相关。

可以说,善用好宝贵的院士资源和人才优势,才能燃旺高质量发展的熊熊大火。

长期以来,经济科技“两张皮”和科技成果“东南飞”的现象一直是困扰陕西身上的两大难题。陕西科教资源丰富,每年也有很多的科研发明专利,但为何不能服务于经济、很好地转化为效益,问题还是卡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这种强大的创新链与当地的产业链曾经长期处于“游离”状态,严重制约陕西创新潜能的释放。

其实,早在2018年,陕西就印发《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200家左右以企业为主体的省级工作站。通过充分释放“最强大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发挥院士的技术引领作用和对产业的强大集聚效应,将院士“才富”变成地方“财富”。

与此同时,为解决科技成果转换这“最后一公里”,陕西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鼓励所有的高校院所和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吸引产、学、研、用、金各种创新要素在这里汇聚,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

11月15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为进一步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渠道,省科技厅将征集首批2022年度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

可以预见,从“产业集聚人才”到“人才引领产业”,“秦创原”作为人才“聚宝盆”,正将人才第一资源转为创新第一动力。伴随着陕西两院院士的数量增多,陕西科教高地的吸引力不竭勃发喷涌,更多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集聚三秦大地。(文/辛思捷 李炘弋)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